思维提示:
(1)要清楚鲁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得出以上结论的。(2)要客观、全面、辨证地看问题。(3)质疑问题,各抒己见,要善于吸取正确的意见。(4)要学习鲁迅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4.“北京抄古碑”这一部分有一段环境描写,“S会馆里有三间屋……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它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并请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思维提示:
(1)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A.点明人物活动的时间、空间、背景。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C.作为事件发生的一种契机,推动情节的发展。
(2)举一反三,掌握知识迁移的能力。
5.课文中有一段关于“铁屋子”的对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请仔细阅读上文,说说“铁屋子”比喻什么?说说“熟睡的人们”、“清醒的几个人”、“不久都要闷死了”、“昏睡入死灭”等的内在含义。并请联系《呐喊》集中的小说,加以对照分析。
思维提示:
(1)分析词语内在蕴含的意义。(2)通过想像、联想,体味此段精辟言论与《呐喊》集中小说的内在联系。
6.鲁迅与钱玄同的谈话,表面上看起来,鲁迅并未立刻答应钱玄同的请求,还曾向对方提出过疑问,能否据此认为鲁迅参加战斗的决心不大?
思维参考资料:
毛泽东说过,鲁迅是一位空前的民族英雄。我们读他的这篇自序,就如同聆听这位伟人的心音,感受他一颗赤诚的心,追踪他为实现强国之梦而愤懑、苦痛、寂寞、深思、抗争、呐喊的心迹。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了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对旧社会透彻的洞察和对推翻“铁屋子”的艰巨性有着充分的认识。
7.鲁迅创作《呐喊》并把小说集取名《呐喊》的缘由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他的文艺观点和创作方法是什么?
思维提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