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练习 第17页第1题订正时,必须让学生说明为什么?
2、综合练习
(1)判断 第17页2题 说明理由
(2)举例说明正比例关系
六 板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
例1 例2
90/1=90
180/2=90
270/3=90 8.2/1=8.2
…… 16.4/2=8.2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4.6/3=8.2……
5、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例4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4到7题.
教学目的: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 探究新知
1、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 教学例4
(1)出示例4,提出观查思考要求: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回答:
1)表中的两个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须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须的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须的时间反而扩大。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教师适时点拨:
想一想: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须的时间是两种相关系的量吗?为什么?
议一议:两种量的变换有什么规律?
(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积一定)
教师提问: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板书:零件总数一定)
教师指着板书提问: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是,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教学例5
(1) 出示例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 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板书:每本张数 装订本数)是相关量吗?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