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终调研考试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
年级:七年级 科目:数学 分析人:李恩斯
一、 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 |
人平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及格率
(60分以上) |
良好率
(70-79分) |
优秀率
(80-100分) |
49 |
46.3 |
97 |
3 |
51.1% |
16.2% |
13.13% |
二、 试卷评价
本次数学试题起点低,坡度缓,注重基础性,关注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考查,是一份较成功的试题。
1、试题考查内容依据《课标》,体现基础性。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试题在这一点上立意明确,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全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题覆盖面广,起点低且难易安排有序,层次合理,有助于考生较好地发挥思维水平。这样,考生直接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似曾相识”的解答即可,既可坚定考生考好数学的信心,又对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试题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统计思想和数学建模的思想等。例如第23题,突出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程思想的考查,第20题以及第21题突出了对学生的图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些试题的内容虽在课本之外,但其根却在课本之内,考生只要认真思考分析,是不难做出正确解答的。
3、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突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思维的考查。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于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如第4题、第7题、第17题、第20题和第23题等,其背景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公平合理,具有现实意义。
三、答卷分析
1、基本情况:全年级198份试卷中,其中数学单科最高分97分,最低分3分,90分以上的有6人;80-89分有20人;70 -79分的有32人;60分以上的37人。全年级及格率为35%左右,整个年级的平均分为46.3。
2、逐题试卷分析:
一题“填空”:满分24分,大部分得分在9—18分间,错误较多的试题依次为第7题、第4题、第2题、第6题、和第1题。
二题“选择”:满分24分,得全分约占8%,大多得分15—18分,错率高低依次为14题、13题、10题、16题。
三题 “解答题”总分10分,大多得分3—5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第17题尺规作图:如何在三角形内找一点使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同学在画的时候,都是通过肉眼观察得到的,导致错误。第18题,很多同学对平方差公式掌握得非常熟练,但对于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欠缺一定的运算能力。
四题中解不等式组的,此题目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能够做来,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对于第2个不等式的求解有点困难。对于第20题利用统计数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很多同学知晓答案,却不知如何说好理由。
五大题涉及到图形的面积相等以及一些空间想象,有部分同学能够顺利的解决问题,但有些同学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欠缺,不能观察到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也不能很好的记住一个等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故不能准确的解答问题。
六大题第1题:8分,满分占15%。而大部分同学只得了三四分左右。主要原因有二:①无法准确的找出题中所隐含的等量关系,得出方程或方程组;②个别同学的计算能力不过关。
六大题第2题:8分。大部分同学是空着的,他们无法准确的理解题意;而有些同学虽然做了,但走了许多弯路费时费力还是错误的。只有10%的同学能够准确的理解题意,完整的写出解答。
四、暴露的主要问题:
1、基本技能不过关,这主要反映在计算和解方程及化简求值上。
2、审题不清,读题不细。比较突出的表现在六(1)上,不能准确的找出题中所隐含的等量关系。
3、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比较典型的如第五题的第(2)题求角的度数,大多同学仅凭猜测想象便胡乱得出错误的结论,根本不去通过逻辑运算去获得结论。
4、数学能力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基本的数学思想需加强。如第五题的第(1)小题,对基本图形的认识、观察、构造能力弱;不能用代数式准确表示图形的面积,更缺乏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建议:
1、依据课本,夯实基础。《课标》中指出“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一数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课本,加强基础,落实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应用,对基本技能的娴熟,对基本思想的领悟。
2、注重过程,培养习惯。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注意细节,养成认真、严谨的好习惯;要引导学生切实关注自主学习的体验过程,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随时记录自己的错误,及造成错误的原因,或建立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易错、易忘问题,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缺补漏,将知识归类,将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养成习惯。
3、突出方法,提升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让学生自己加以反思,总结,从特殊中发现一般,注重问题的通性通法,在一般中捕捉特殊,注重方法的灵活变通。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而不是单凭机械记忆、模仿套用等。
4、在初一的几何学习时,用推理的形式从简单的一步或两步的因果形式开始要求学生的书写,培养用符号语言表达的严谨的逻辑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