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
过程与方法
|
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通过品味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语言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
教学重点
|
通过文章具体的几个事例来体会母亲的品性及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
教学难点
|
品味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语言。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
二课时
|
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
|
教学
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设计意图
|
导
入
|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
创设情境,
调节学生情绪,
激发学习兴趣
|
预
习
|
一、检查学生的字词的预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课件出示)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侮辱 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你所喜欢的词造句或连词成段。(课件出示)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面红耳赤 仁慈 侮辱
|
抓好语文基础知识。
字词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主要通过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小组学习的方式互查,老师指导学生梳理、归类、积累与运用。
|
文学常识
|
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胡适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一生获得过60多个博士学位,为世界所少见的人才。
|
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
|
整体感知
|
(课件出示)
学生速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读了胡适的《我的母亲》,我觉得————————。”
|
让学生会从多个角度谈感受,设计这个话题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多元的、个性化的解读文本。
|
深入学习
文本
感知母亲的
形象
|
由整体感知教师抓住学生汇报母亲的为人时提出以下问题:
1、你从课文中知道母亲是一个什么样身份的人吗?(学生会得出母亲是一个母亲、一个后母、一个寡妇。)
2、 课文围绕这三个身份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
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先自学,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后,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敬佩与怀念之情。
|
先通过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感知文本的能力,再以小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来的来加强理解,互通有无。训练学生的思维。
|
探究
活动
|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强化自己的认知情感。
|
质疑问难
|
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能力。
|
小结
|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
通过总结,升华学生的认识。
|
布置
作业
|
研讨与练习一。
|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
板
书
设
计
|
(课件出示)
我的母亲
胡适
母亲——我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言传)
重罚、舔我病眼 慈爱
后母——大哥 要债 不骂 不怒 仁慈、温和
嫂子 受气 忍耐、悲哭 宽容、隐忍 (身教)
寡妇——五叔 受辱 质问 刚气,
|
直观的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整体思路,给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
|
教 学 流 程(第二课时)
|
教学
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
旧课
|
听写词语
管束责罚 气量广漠 质问 宽恕 文绉绉
|
巩固夯实基础知识。
|
导入
|
胡适用自己平实质朴的语言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一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是因为语言中蕴含一份真情。你能找到文章中这样平实而又感人的语言来先读后谈你的体会吗?学生自己边读边体会。
|
自然的过渡到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教给学生用读悟法来品味语言。
|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点拨引导
|
体会文章中以下感人至深的语言文字的艺术效果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母亲十年如一日的教诲 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和对母亲的感激。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时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几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
|
通过学生找出语句独立分析或结组讨论,来明确本文语言质朴、真切,讲究分寸的特点。在这个过程教给学生通过抓住黑体关键词句来赏析文章
的语言的方法。还可以用
运用比较赏析法学读末段,老师分析“如果”句,给学生一个抓手。我让学生去掉“如果”读一读品一品,再保留“如果”读一读品一品,让学生体会带有“如果”表现出的那种谦虚的语气,文如其人,使学生从字里行间窥见人物品行。
|
重
点
朗
读
体
会
|
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通过这些代表性的语句来体悟自传体语体的风格特点。
|
拓展延伸
|
《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呢?请说一说
|
让学生和自己心灵的对话,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情感的着力点和生长点,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中获得珍爱亲情,感恩父母的有益启示。
|
欣赏
“诗中的母
爱”
|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
学生欣赏“诗中的母爱”
积累有关母爱的诗歌。适时抓住积累的契机
|
小
结
|
你从本文中学习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师归纳: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
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知识的,也可以是能力的,也可以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从长期的训练中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从而学会学习语文。
|
布
置
作
业
|
教师推荐阅读:大家公认成为伟人不易,而我觉得平凡更难。母亲就是平凡与伟大的结合体。母亲真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夜深人静之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推荐的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朱德的《我的母亲》
王恒绩的《疯娘》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
|
为了激发学生自觉地阅读文章的兴趣,教师激情推荐,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课内走向课外。
|
板
书
设
计
|
我的母亲
胡适
品味语言——平淡质朴
欣赏语言——关键词句
感悟伟人的母亲 珍爱自己的母亲
|
通过板书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与策略,文章需要点睛,板书也是教学流程的点睛之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