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查询语文文章分析的详细结果
|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蒋健 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4.能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材料。 5.学会进图书馆检索书目,能制作摘录卡片,养成勤读书、勤摘录的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2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课时 常州“民俗风情”专题活动 1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教材分析: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新课程 伴你学语文》。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等。 3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4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情境:你知道我们常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吗?给大家讲讲。讨论,交流。 2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 3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社戏(一)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详略安排。 2.能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3.能欣赏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体会“人在图画中”的感觉。 课前学习: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在上一个单元,我们领略了快乐美好的金色童年,请大家讲一讲童年留给自己最美好的回忆。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让我们一起跟随他去看一出《社戏》。倾听,讲童年趣事。 2布置任务:请仔细阅读课文,看看文中一共回忆了哪些事情,课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平桥村在少年鲁迅心中的地位,为什么?阅读课文,思考。 3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社戏”。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布置任务:再读课文,结合文章的标题“社戏”,说说按事件的发展进程可将本文分为哪几部分?速读课文,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问题情境:从课文的描述来看,当夜的社戏其实并不精彩,但为什么作者说“以后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思考,小组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各抒己见。 5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吗?请给大家讲一讲。讲述。 教学反思 第三块:赏析月夜美景。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布置任务:在社戏途中有两处景色描写,请放声朗读。你觉得美吗,为什么?如果你处在这几段文字描绘的情境中,将是怎样的心情,有怎样的感受?诵读,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3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你有没有过“人在图画中”的经历?描绘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小组讨论,交流。 4组织交流、评价。讲述,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第3课时 社戏(二) 学习目标:1.能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课堂学习: 第一块:平桥村人物谱。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我”之所以喜欢平桥村,除了“社戏”外,更为关键的是还有一群淳朴、友爱的小伙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各抒己见。 3问题情境:请给平桥村的村民写一个人物谱,分别用几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身份、性格。思考,写作。 4组织交流、评价。讨论,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情境:有人说双喜他们偷豆的做法是应该批评的,你认为呢?讨论,交流。 2组织辩论。分组,辩论。 3主持、参与、评价。自评、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三块:平桥村印象。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情境:你喜欢平桥村吗,喜欢平桥村的生活吗,为什么?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各抒己见。 3问题情境:如果平桥村要发展旅游业,请你给他们写一则导游词,你将怎样写?思考,写作。 4组织交流、评价。自评、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请写下来。
第4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风俗。 2.能欣赏赛龙船场面的精彩描写,掌握虚实相生的写法。 3.能体会赛龙船表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学习: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边城》。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我们这儿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湘西茶峒人民的端午日。倾听,讲述。 2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沈从文的情况。介绍沈从文及其《边城》,其他同学补充。 3布置任务:请阅读课文,说说端午日这天湘西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和我们这儿的端午习俗有什么异同。阅读,思考。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赛龙舟是湘西和我们常州都有的端午风俗,请大家再次阅读文中赛龙舟这一活动,感受赛龙舟的气氛。(播放赛龙舟的影片片断)观看视频,阅读。 2问题情境:你喜欢这项活动吗?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舟,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明确:赛龙舟体现了一种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情境:赛龙舟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明确:虚实相生的写法。发表见解。 3请同学们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扩写捉鸭子的场面。写作。 4组织交流、评价。自评,互评,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收集祖国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文章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繁 星》《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寓言二则》 |
下一篇文章: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