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高中二年级 >> 语文文章分析 >> 正文

 

查询语文文章分析的详细结果


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 刘 飞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小说的揭示病态社会、引起疗救注意的主旨。
二、学习小说用双线索组织材料,深化主题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从分析背景、情节入手赏析作品主题。
二、引导学生学习小说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一、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
二、领悟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乌鸦的深刻含义。
三、领会作者为夏瑜坟上平添一个花环的用意。
教学方法:
研讨——讲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刚直不阿,气冲霄汉;他义正辞严,抨时击政。他似一团火,热情奔放;他如一泓水,冷静沉着。他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中国人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他——就是鲁迅!回忆我们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从初中的《故乡》、《藤野先生》到高中的《祝福》、《灯下漫笔》,鲁迅先生以其深刻犀利的笔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今天让我们一起拜读鲁迅先生又一篇透视国民灵魂的名作——《药》。
二、简介课文(配乐朗诵)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发人深思的故事:
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里,年轻的革命者夏瑜喋血牺牲了。而与此相随的,是开茶馆的华老栓情愿把自已的血汗钱拱手送给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康大叔,为的竟是要买到沾满了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在第二年的清明,我们同时看到了给儿子上坟的华大妈和夏四奶奶……


三、介绍背景
《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发表于1919年5月。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外勾结帝国主义,投降卖国;对内加强反动统治,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又在思想上愚弄和麻痹人民,使人民任其宰割,穷苦大众处于极端的悲苦之中。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蓬勃兴起,资产阶级革命者虽然进行过无数次的武装革命,但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麻木、愚昧、不觉醒,民主革命得不到响应,革命总是陷于失败。“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呐喊》自序) 秋瑾烈士的被害,使鲁迅更感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鲁迅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创作了《药》。
四、研习课文(采用小说阅读三步法)
(一)、速读课文,评说人物。
——多层次表达
1、读前提示:
在小说三要素中,人物是重中之重。评说人物,就是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评议来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意义。依据小说刻人物的方法,我们可以从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方面来评说人物。
2、学生速读课文,交流讨论,准备发言;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学生可能提到的几处:
a、康大叔: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凶残、蛮横、贪婪的刽子手。
b、华老栓: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贫苦、愚昧、落后的中国农民
总结:不只是这些,茶馆中茶客们简短的三言两语也各有特色,不必说康大叔的盛气凌人,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就是经康大叔转述的夏瑜的两句话“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阿义可怜”,也极其传神的出了夏瑜这个革命者的思想境界。
总之,小说成功地运用对话、肖像、动作描写,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形形色色的人的心理和个性。
(二)、选读课文,揣摩妙点。
——多侧面发现
1、读前提示:
“妙点揣摩”是品读文学作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锻炼并增强你的阅读欣赏能力。妙点揣摩可以从词语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构思技巧等方面进行。
2、学生选读课文,交流讨论,准备发言;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指导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几处妙点:
a、“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解析:从这个尖刻的比喻中,我们不难想象出这群看客出现这般模样并不是很自在舒服的,但他们内心仍以观赏别人的不幸为幸事,鲁迅在他的杂文集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羊肉铺前常有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坟 • 娜拉走后怎样》
这里融注着作者对这些看客的多少感慨啊,当时中国的农民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b“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解析:“丛冢馒头”和前文的“人血馒头”隐然呼应。
花掉老栓一生心血和寄寓老栓全部期望的“人血馒头”终于没能挽救小栓的生命,“人血馒头”最终变成了“丛冢馒头”,这里的设喻又蕴含深沉的哲理和复杂的审美旨趣。“人血馒头”是生的希望,也是革命者被扼杀的死的见证;“丛冢馒头”是死的见证,而又是革命者精神永恒不变的外在形式。作者把一个革命者和一个小市民的坟并列在一起,把“人血馒头”艳艳的鲜活色与“丛冢馒头”沉沉的死寂色重叠在一起,就正和“药”的双重意蕴相暗合。
c“——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解析:鲁迅曾在《呐喊ㆍ自序》中说:“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为达到这希冀,是必须与前驱者同一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显出若干亮色。”
由此可见,花环是寓了一种寄托,表示革命后继有人,尽管黑夜漫漫,但革命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革命的火种还没有,也不会被扑灭,这就点明了唤醒民众的主题。
d“……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解析:乌鸦通常被认为是不祥之物,在这里,作者给这幅原本就苍凉的情景上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铁铸”的乌鸦,使小说弥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剧气氛。乌鸦又偏偏没有印证夏四奶奶的愿望,猝然飞走,暗示了夏四奶奶的迷信的破产,同时加强了作品的现实主义色彩,更鲜明地表现出唤醒民众的主题。
(三)、审读课文,把握主题。
——多角度分析
1、学生审读课文,编列结构提纲。
2、引导学生归纳本文主题。
设计为对联形式,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并添加横批。
上联:华家买“药”广大民众愚昧麻木
下联:夏家成“药”革命志士寂寞悲哀
横批:华夏举悲
解析:民众与革命者本应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但小说中的华家夏家却是水火不容,作者选取作为中国古称的华、夏而为两个家庭的姓氏,其象征意味十分明显。文中的那味饱醮志士鲜血的“药”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它集中地再现了因这群众的愚昧,从而酿成人病、国疾两不治的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

五、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用“药”造句。
(1)药!________________
(2)“药”________________
(3) 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作品中烈士的鲜血竟成了治疗痨病的药!多么令人震惊!可见,脱离群众的革命对病态社会来说只能是一剂无益而荒唐的“药”,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疗救病态社会的药?鲁迅先生以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为麻木已久的国民苦苦寻求着一剂良方。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文章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药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行动描写片断练…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一:《错误》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一:《错误》
    《道士塔》教案 (一课时)
    我活着,因为我有一个梦想
    常见文言句式
    《行道树》教学实录
    夸父逐日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大自然的语言
    《放弃射门》教案
    《珍珠鸟》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画山绣水
    飞红滴翠记黄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错误》详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案
    《我的空中楼阁》详案
    >详案
    《斑羚飞渡》说课稿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
    诗歌鉴赏专题之语言鉴赏
    《鲸》说课设计
    《鲸》第二课时教学评析
    《空城计》教学设计(语文版第一册)
    《谈读书》教学设计
    对联复习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
    《繁星》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伟人细胞
    飞红滴翠记黄山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
    《三峡》教案
    《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
    《水调歌头》
    比金钱更重要(第二课时)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专题《长城》教案
    人琴俱亡
    《伟人细胞》教案设计
    林中小溪
    秃鹰之死
    字理识字教案—识字3
    《虞美人》教学设计
    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江…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说课稿
    “语言的衔接”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琵琶行》(第一课时)
    限字表述题的解答技巧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作文创新思维》教案
    《项脊轩志》说课稿
    《信客》教案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二:致橡树(教案)
    漫话小行星
    食物从何处来
    公输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老王
    满井游记
    回忆我的母亲
    山中访友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石钟山记
    甜甜的泥土
    《咬文嚼字》说课教案
    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语文课文《三棵树…
    成语复习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第二课时)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
    现代文阅读指导专题公开课课题:分析…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阿长与《山海经》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向沙漠进军教案
    寻找语言宝石,感受语言的美        …
    灯(教案)
    荷花淀
    庄暴见孟子(教案)
    《信客》教案
    《第一次真好》教案
    《懒惰的智慧》教案
    《母爱教育》教案
    《变形记》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对联》教案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
    第一次真好(课堂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案
    勾践灭吴(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雨霖铃》教案
    故都的秋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毛泽东词二首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死水、赞美(教案…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雨巷(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一:再别康桥(教案…
    我与地坛
    《琵琶行》简案
    《繁星》教案
    敬业和乐业
    齐人有一妻一妾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教学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材分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教案(一)
    一面(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二…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第九册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品雨》教…
    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像(教案)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课例研究方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背影》课例
    《桥之美》教案
    《心声》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石钟山记
    香菱学诗
    《傅雷家书两则》
    雨的诉说
    短文两篇
    全方位 新手法 最优化——古代咏月诗…
    《陈焕生上城》教案
    《伟人细胞》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雨说》教学设计
    《老王》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最新教案
    俗世奇人
    《愚公移山》最新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
    编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教学…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作文修改指导——如何提升作文的等次…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奇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
    《敬业与乐业》教案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
    《琵琶行》简案
    第六单元教案:《绿》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中国石拱桥》教案
    花未眠
    我的母亲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六国论》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