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查询语文文章分析的详细结果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 孔 建
单元纵横
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 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 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 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学法初探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小说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故 乡》3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 《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名著推荐与阅读1课时
单元学习 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 ——单元整体学习 目标锁定 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沙场点兵 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 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课堂在线 一、大师登场——导入语 (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学生齐答) 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新单元,一起走进文学大师,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一定会带给每位同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 二、初次见面——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走进这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谈,教师认真倾听,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三、谈天说地——共提单元学习任务。 学生了解单元内容后,自己提单元的学习任务、目标,教师组织、引导、补充。 四、出谋划策——探讨单元学习方法、确定单元活动专题 1、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3、开展一次“我读小说——”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五、茶余饭后——师生自我反思、评价。 (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 智能储备 学习后,你一定有许多心得、体会,甚至一种渴望,不妨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一起谈谈对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
文本经纬
第5课 故 乡 目标锁定 1、学习以“我”的见闻及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 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3、品味小说语言,理解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4、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感受“我”的思想感情,把握小说主题。 沙场点兵 1、搜集有关故乡的诗词名句(组长选择精彩的句子,用大字书写,课前张贴在教室墙上);搜集鲁迅及本文背景资料; 2、以文中“我”的口吻,有感情地向你的邻居朋友讲述“故乡”的故事。 课堂在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故乡的诗词名句,请各组说说看,要是能说出其中的“情”那更好。(学生活动) (音乐《故乡的云》响起,以渲染气氛)是的,“故乡”这个极具魅力的字眼,自古以 来,多少迁客骚人吟诵过她,多少海外游子思念过她,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文学大师鲁迅的故乡,一起感受一下这其中的“情”。 二、整体感知,真情讲述 [情景] 播放《故乡》音频,准备真情讲述(屏幕出现央视“讲述”栏目背景,营造氛围)。 [活动] 1、听录音,准备讲述;2、小组内讲述,选出小组代表;3、班级讲述,师生互相点评。 三、精读课文,关注命运 [情景] 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典型形象,请运用“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这一读小说人物的一般方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活动] 全班同学按照下面三个研究课题,选相同课题的每4——5人一个小组,依以上方法进行研究。 1、闰土命运变化研究:小英雄——木偶人 2、杨二嫂命运变化研究:豆腐西施——细脚伶仃的圆规 3、“我”的命运变化研究:好奇的少爷——辛苦展转地生活 [引导] 阅读分析小说,要以人物为中心。怎样读人物?方法就是: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 四、回味课堂,布置要求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呢? (学生活动) 如果下节课我们举行一次文学人物沙龙活动,你打算如何参与活动,如何表现自己呢?课后你能为闰土、杨二嫂和“我”分别写一段评语吗?
第二课时 一、人物形象大家评 [情景] 《故乡》一文写了三个人物形象,闰土、杨二嫂和“我”,你眼中的这三人是怎样的形象呢?这节课我们首先举行一次文学人物沙龙活动,大家可以自由畅谈,但理由要充分。 [活动] 学生思考、交流、评价 [引导] 研究人物,我们不仅要品读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情,还要注意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能够进一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人物关系专题研究 [情景] 而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本文中这横向的就是指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请根据以下四个专题,结合自己的兴趣,每4——5人一个小组,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说出变化概况并探究变化的内涵。 1、杨二嫂与闰土:絮絮不止的杨二嫂——只是摇头的闰土;顺手牵羊、嫁祸栽赃的杨二嫂——实实在在的闰土 2、“我”与闰土:迅哥儿——老爷;无话不谈——我也说不出话;无穷无尽的希奇、新鲜的事——默默地吸烟、谈些闲天 3、“我”与杨二嫂:无话可说的交谈 4、水生和宏儿:松松爽爽——痴痴的想 [活动] 学生按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 人物自身形象变了,变得令人心酸;人物间关系变了,变得冷酷无情。这都是谁惹的祸呢?(学生说)我们的下一代——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 三、设下悬念结束本课 [情景] 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课后请你尝试着写一篇小小说,内容是假如20年后水生和宏儿再相会。
第三课时 一、宏儿水生再相会 [情景] 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同学们的想像一定比我更丰富,一定更有创意,谁来试试看。 [活动] 朗读小小说,倾听、评价 [引导] 有些同学的小小说延续了“我”与闰土的故事,多数同学描绘了未来二人美好的生活和新型的二人关系。那作者希望中的下一代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二、希望无所谓有无 [情景] 请同学们研读最后“离故乡”部分,联系全文谈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活动] 先各自理解,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三、结束语 空怀“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不能成其为“希望”;“希望”渺茫,但只要为了“希望”而不懈的追求,希望就能变为现实。(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联系学生实际结束) 智能储备 1、联系全文看,在“我”的心中有三幅关于故乡的图画,你能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描绘这三幅图画的内容吗? 2、小说的主题有三种理解:①“隔膜说”认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种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茅盾)②“农民问题说”认为“小说通过闰土这个普通农民半生的悲苦遭遇,概括了19世纪末年到五四时期农民所受的深重苦难,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严家炎)③“批判辛亥革命说”认为“作者满怀深情地写了闰土的种种不幸,正是要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人教社1987年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对此你的看法如何呢?
第6课 我的叔叔于勒 目标锁定 1、理解通过语言、行动、神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把握曲折的情节;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沙场点兵 1、通过网络等搜集有关莫泊桑的资料及有关金钱的名言警句; 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并初步熟悉课文。 课堂在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屏幕上打出下面的小故事,创设导入情景。) 老师:“你吸烟吗?” 学生A:“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老师递过薯条。学生A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 老师:“不吸?回家把家长叫来!” ……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文章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琵琶行》简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