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词二首
|
查询语文文章分析的详细结果
|
刘星河
教学目的: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弄清词的思路,掌握词中涉及道德词语、典故、神话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理解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以及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3、通过分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联想与想像在鉴赏中的重要性。 4、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3、掌握本诗,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教育学生要胸怀祖国。 教学重点: 1、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2、把握词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欣赏诗词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沁园春 • 长沙 毛泽东 一、导入: 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登高必赋,临水必吟,但时代、地位、心情各不相同,因而也留下了不同的诗篇。我们今天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体会这位伟人青年时代的宏大胸襟和抱负。 二、学生朗读课文 三、分析鉴赏 诗歌的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 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把握特点、捕捉意象、入景入情。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当时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何其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一个“看”字,一直管到哪里?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万里霜天竞自由”。共有七句。“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性的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意。| 3、学生齐读这七句,看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有何特色?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放眼望去(远眺)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收回(近观) 鹰击长空 ――仰视(高景) 鱼翔浅底 ――俯察(低景) 请同学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时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 4、捕捉意象 a、勾勒形态: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 b、 染上色彩:“黑白”变“彩色”――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灰色的飞鹰…… c、“静画”变“动画”: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d、 使画面出现“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6、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传神? ——染:拟人手法。|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漫山遍野的像火一样的枫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 ——“击”改为“飞”好吗? “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飞”太一般了。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吗?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竞,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特别是当时被压迫被剥削的中国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 7、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我们将要学到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写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呢 一切诗歌都是诗人用心灵去关注宇宙自然,用心灵去体味人生百态。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见落花而流泪,见流水而长叹),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8、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面对广阔的宇宙,思绪万端,深沉地思索,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沉浮荣衰?这是全诗的“诗眼”。上阙就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生齐读上阙)
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是怎样回答的呢? 9、此词下阙的领字是? ——“忆”。请读一下。(读时应稍顿,突出其领字的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 联系《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惜”字将他们全部否定了呢? 10、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主沉浮?所以说下阙是通过抒情,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之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下阙抒发的感情是“慷慨激昂”。 11、齐读全词,要感情充沛,气势高昂。 四、布置练习:将毛泽东的这首词改写成现代散文。
板书提纲 上阙:写景 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抒情 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文章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毛泽东词二首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死水、赞美(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