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
查询语文文章分析的详细结果
|
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说”“辞”见课后第三题。 二、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四、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五、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六、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以上知识点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讨论总结。 七、体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写。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八、扩展阅读: 可选择“读本”中《晋公子重耳出亡》中有关片断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的“城濮之战”的有关内容。 [能力训练] 【课上理解与分析】 1、下列两句中加线的字的正确读音是() ①夜缒而出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zhuī gòng B、zhuì gōng C、zhuī gōng D、zhuì gòng 2、“晋军函陵”句中的“军”字的正确意思是() A、军队 B、攻打 C、驻扎 D、包围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线的字的性质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4、对下列句子的“之”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⑴公从之 ⑵臣之壮也 ⑶是寡人之过也 ⑷许之 ⑸邻之厚,君之薄也 ⑹行李之往来 ⑺君之所知也 ⑻夫晋何厌之有 ⑼将焉取之 ⑽惟君图之 ⑾使杞,逢孙、杨孙戍之 A、①⑴⑷⑼⑽⑾ ②⑵⑸⑹⑺ ③⑶ ④⑻ B、①⑴⑷⑼⑽⑾ ②⑵⑸⑹⑻ ③⑶⑺ C、①⑴⑷⑼⑽⑾ ②⑵⑻ ③⑶⑺ ④⑹ D、①⑴⑷⑼⑽⑾ ②⑵⑸⑹⑺ ③⑶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 是:判断词。 B、既东封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C、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D、越国以鄙远 鄙:边疆、边邑。这里用作动词:“当作边 疆”。 6、文中“许之”的主语是() A、郑伯 B、烛之武 C、秦伯 D、佚之狐 7、与“何罪之有”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A、令以责之里正 B、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之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求人可使报秦者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 鄙远:鄙视边远地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共其乏困 共:供应 D、若不阙秦 阙:缺少 9、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郑即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 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不同。 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也相同。 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相同。 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也不同。 1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 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请客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请客的主人 使者 1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九月甲午”“甲午”是以干支来纪日,干支纪日并不是每月 初一即“甲子”,故换算成公历日期很麻烦。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姓烛名武,“之”是介于 姓名之间的助词,又如“佚之狐”、“介之推”。 C、“是寡人之过也”“寡人”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辞,本义是“寡 德之人”。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仁”此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 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选出12~17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1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A、因为郑伯对晋不友好,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而背叛了晋国。 B、因为郑伯对晋不友好,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与楚亲善。 C、因为郑伯在晋国时不礼貌,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与楚亲善。 D、因为郑伯在晋国时不礼貌,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而背叛了晋 国。 13、①敢以烦执事 ②唯君图之() A、①哪敢用灭亡郑国的办法来劳驾您的臣下 ②只有您能对付得了他 B、①哪敢用灭亡郑国的办法来劳驾您的臣下 ②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C、①那就请您劳累(一番来把郑国灭亡) ②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D、①那就请您劳累(一番来把郑国灭亡) ②只有您能对付得了他 1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我未能在早前重用您,现在情势危急却来求您,是我的过错。 B、我未能在早前重用您,现在情势危急却来求您,这是我的过 错。 C、我不在早前使用您,现在情势危急了却来求您,是我的过错。 D、我未能在早前使用您,现在情势危急了却来求您,这是我的过 错。 15、邻之厚,君之薄也。() A、邻国国势增强了,就显出您的国家力量薄弱了。 B、邻国国势增强,就等于您的国家力量削弱了。 C、邻国如果强盛了,就显出您的国家力量薄弱。 D、邻国如果强盛了,就等于您的国家力量削弱了。 1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A、郑国来往运送行李,秦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资粮,对您也 没有什么害处。 B、秦国来往运送行李,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资粮,对您也 没有什么害处。 C、郑国的外交使节经过秦国,秦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资粮,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D、秦国的外交使节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资粮,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1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如果秦国不受伤害,将从哪里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呢? B、(晋)如果不去损害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呢? C、(秦)如果不使晋受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 呢? D、如果晋国不受伤害,将从哪里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呢? 18、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③秦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19、烛之武的话中表现外交词令中婉曲表达方式的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20、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 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 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 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2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文章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
下一篇文章: 《雨霖铃》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