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复习教案
|
查询语文文章分析的详细结果
|
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5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例○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5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而“固若金汤”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6“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2、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3、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3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4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辨析: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3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4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这句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是误认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 例:这个政府(国民党政府)“专心一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专心一志”形容非常专心,褒义,这里是作者故意褒词贬用,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4、使用对象配错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正: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5、误用典故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辨正:①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②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6、人称或角度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辨正: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7、不分程度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①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②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例○3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辨正:①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①。 ②“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用在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3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本句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8、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1)顾此失彼。 如:“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生死攸关”是指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2)语义相左。 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 9、尊卑关系颠倒 例①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②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辨正:①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10、比喻不当,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例①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辩正:①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11、搭配不当 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辨正: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12、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例①在那磋砣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例②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辨正:①中,“磋陀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 ②中,“美轮美奂”: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句中将此词用以形容灯光,实属附会之词。 13、似是而非,彼此误代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文章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成语复习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语文课文《三棵树》教案(第二课时) |
下一篇文章: 信陵君窃符救赵(第二课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