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从何处来
|
查询教学资料和反思的详细结果
|
>基本”的水和二氧化碳外,还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盐。为了表述严密,“最基本”不能去掉。入
“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的提法,符合实际,是恰切的量的分析。因为有极小部分微生物,如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就是利用土壤中的氧化氨和亚硝酸的能量来还原二氧化碳,从而合成有机物的。3.用“有时”有两层意思:(l)是植物的绿叶只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由
气孔吸入二氧化碳。(2)只有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光合作用旺盛时,一秒钟内才能吸进那么多
二氧化碳分子。4.“除了极个别的细菌”分析见2题答案,“其他”一切生物都要靠绿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句中的“一切”“都”,因为有“其他”二字的限制,就表达得十分
精确。
提问、分析“揣摩·运用”六,明确:1.上堂课练习中已经涉及。2原文是“这些气
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说明两个动作是同一时间里进行
的,并无先后之分。如果去掉“一面……一面……”加“然后”就成了两个动作有了先后。在未吸入二化碳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不进行光合作用,怎么能排出氧气呢?显然违反了事物的规律。
给“揣摩·运用”七中1题图表连线,答案见左图示。
提问,分析“积累·联想”
八,明确:(1)在说明语言上,《辞海》用的术语较多,还用化学分子式来表示。课
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更便于读者领会。(2)在说明方法上,都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但《辞海》说得概括,简要,还用化学分子式表示,进而指明由光反应和陪反应组
成。课文解释得详细、具体。二者相比,《辞海》是作科学的说明,既概括又全面,课文是知
识小品,通俗易懂,注意趣味性。
四、当堂巩固
1、说出下列各题分类的标准。(括孤里是答案,下同。)
(-)自养
(1)靠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2)靠化学作用制造食物。
(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
(二)异养
(1)不能改造加工植物
(2)能改造加工植物。
(同上)
(三)词
实词:名词、动词等。
虚词:副讨、介词等。
(词的语法功能)
(四)词
襄义词:成果,团结
贬义词:苦果,勾结
中性词:结果,连结
(词的感情色彩)
(五)词
成语:家喻户晓
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谚语:瑞雪兆丰年
歌后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词的来源)
2.词义辨析
庞大
(解释:极大,指形体、组织或数量等。课文中写出了根系组
织多、占据空间大、结构复杂等特点。)
巨大
表数量多,规模大。)
乐园
快乐的园地,园地是广义的用法。课文形容细菌吞噬尸体,
把它视为自己的乐园。)
乐土
(安乐的地方。)
精光
(一无所有。“精”放在“光”前,表示“十分”。课文形容细
菌把尸体彻底分解,一点儿也不剩。)
完结
(结束。如用在课文中,表现力就不如精光。)
蒸腾
(指[气体]上升。课文中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
〔主要是叶子〕蒸发到体外的现象。)
蒸发
(指液体表面缓慢转化为气体,如湿衣服晾干就是蒸发的现象。)
源源
(继续不断的样子。课文形象地写出原料的取之不竭,输送原
料的畅通无阻。)
赫赫
(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或战功。课文形容“光合作用”很有名气。)
鼎鼎
(盛大。是“赫赫”的同义词。一般形容名气。)
五、布置作业
1.给粉笔下个定义。
2.用语气作为标准,给句子分类。
3.从生物或化学或物理课本上找出一个下定义、一个分类别的例子。
参考答案:1.粉笔是用熟石膏制成的用来在黑板上写字的条状书写工具。2.陈述句、疑
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略。
9食物从何处来(二)
教学目的
1.了解“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以外,其他一切
生物都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的科学道理
2.了解先异后同的逻辑说明顺序
3.复习事种说明方法在文章申的运用
4 .体会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
5.事理说明文的写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字词
2.段落层次
3.说明方法:设问、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比喻法
教学内容、步骤和方法
一、引入课文
人及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才能存活。自然界的生物品类繁多,千姿万态,生
活环境和条件各自不同,生存方式和习性互有差异,要总括出人和一切生物的“食物从何处
来”这一问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食物从何处来》却把它解说
得既有条理又准确周密。这是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第三篇事理说明文,因此要着重让同学们
自读分析。
二、请一位同学在小黑板上给加点字注音:(教师出示已写好汉字的小黑板)
卵 赫 脂zhT肪贮zh 藏
供 应 参con天糠麸 供gong给
吃荤 细菌 细胞
(教师和学生一起辨析正误)
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先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归纳出段落层次。(5分钟后可以
找两个同学同时在黑板上写段落层次答案。)
(针对黑板上的两个答案,发动同学讨论归纳,教师小结。)(g为自然段)
第一部分( 1一 2)说明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第二部分( 3一 13)说明食物从何处来的两种途径和方法,说明食物从绿色植物来。
第一层( 3)总说。
第二层( 4—— 12)自养和异养。
4—— 8自养。(说明重点)
9—— 12异养。
第三层:( 13)总结第二部分,同时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
(如果学生对“部分”和“层次”的划分提出不同意思,只要合理,亦应肯定。)
四、请大家一起来总结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让学生发言,不须教师多作解说。)
回答: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问。文章题目“食物从何处来”就是设问句。这样定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第一段结尾,采用连问的方式进行设问,“这些有机物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
两个句子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段一开始就自问“如何获得食物?”然后自答;“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是第二
部分的提领句。
2.分类别。(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因为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资料和反思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食物从何处来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死海不死 |
下一篇文章: 气候的威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