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海不死
|
查询教学资料和反思的详细结果
|
nbsp; 3 氯化钠 4 告诫 5 干涸 6 执迷不悟 (1)yì,(兵船)巡逻。文中指游来游去。(2)yàng,无恙,没有灾祸、疾病之类优愁的事。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3)nà,食盐的化学名称。(4)jiè警告、规劝的意思。(5)hé,水干,枯竭。(6)wù,执,固执;迷,迷惑,对事物分辨不清。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二)运用下列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1 安然无恙 2 告诫 3 大惊失色 4 猜测 三)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概括大意。 四)数字,一般分为确数和约数两种。认真阅读课文,划出表确数和约数的语句,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讨论作者思路。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怎样划分,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成。本文共8小节,有几种划分层次的方法,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第一段:1节,写死海得名的由来。 第二段:2 ̄4节,说明死海不死的缘由。 第三段:5 ̄6节,写死海的成因。 第四段:7 ̄8节,写死海的现状和未来的情景。 六、新课 1、 提问:关于死海的知识,大家在地理上已接触过,请大家回忆一下,举手回答。 2、 指名朗读课文1-3自然段。 提问:作者说是死海,又称之为“不死“,是不是自相矛盾?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证明“死海不死”呢? 小结:死海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物存在,因此称之为“死海“。但人浮于水面,不会淹死,因此说“死海不死“。作者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叙说了历史传说,证实了第二节论断的正确。 3 、齐读第4自然段。 提问:1公斤棉花和1公斤铁,谁重? 补充:从数量上看是一至的,但质量上就不相同了。这里有个比重问题。比重是物理学名词,是物体的重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显然铁的比重比棉花要大。课文第4节谈到“死海”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就不足为怪了。据有关资料介绍,死海的海水比一般大海水咸7倍,氯化钠储量够40亿人吃两千年。有不少人家用浓盐水腌咸鸭蛋,鸭蛋为什么不下沉?就是盐水的比重大于一般的白水比重的缘故。 4、要求学生自读5、6自然段,简要说出死海的成因。 七、指名讲述课文插图内容。 学习第四部分;讲析说明方法;布置作业。 1、 提问:人们是怎样开发死海海水资源的?为什么说“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概括:人们在“死海”边修建工厂、游乐场所,利用海水治病。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追问:除了课本上谈到的作用外,“死海”海水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有哪些作用?此问题意在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可随机点评。)说“真的要死了”,指的是海水的逐渐消失,干涸。 2 集体朗读7—8自然段。 四、讲析说明方法。 1、 提问: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 主要有两种:举事例、列数字。 2 、提问:假如把举例的两个神话、传说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如去掉两段事例,读者也可从中了解到有关“死海“的知识,但可读性就减弱了。写文章总是要给人看的,特别是说明文,仅注意科学性是不够的,还应该注意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3 、运用列数字说明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大家划出有关表确数和约数的句子,思考数字说明的好处。 指名学生朗读、回答问题。 小结:说明海水的浮力用的是确数,这是经科学测算而定的;死海的地理位置、面积也是确数。运用约数的:“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可使被说明的事物具体可信,去掉有关数字。或都运用约数,就会使文章的可读性、可信性大大下降。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文后揣摩、运用五,理解“死”的不同含义。 2 给课文插图写一段说明文字,不少于200个字。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 172—1 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 021—1 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资料和反思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死海不死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看云识天气 |
下一篇文章: 食物从何处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