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闸门。 5.略 6.略 7.C 8.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我们不心疼吗? 9.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0.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 11.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12.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 13.四;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14.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15.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16.⑴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岩石受到外力的破坏作用,形象生动。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岩石被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而遭到破坏。 17.风吹日晒雨淋、空气和水、地面和地下的生物、人 18.不能换,前者比喻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后者比喻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符合事物的特点。 19.而 并且 也 不但 而且 根据 20.介绍天上的星和云,并说明如何来破译它们。 21.因为水手们认识天上的星座,知道北极星的方位;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砧状云里面的风刮得很有力,能把飞机毁掉。说明认识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能给人带来帮助。 22.指夏季时天空中耸立着的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一样的云山,是雷雨的预兆。 23.⑴⑵⑶⑷/⑸⑹⑺ 24.略 25、萤石;事物 26、D 27、颜色、成分、外形、硬度、用途 28、萤石较软,可以被琉璃划破,而水晶则能划破玻璃。原子量为235的铀 29、B 30、列数字,作比较 31、逻辑顺序。(由次要到主要) 32、因为萤石提取氟的作用不是它自身固有的,而是要靠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劳动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说萤石变成真正的宝石,这是人的劳动赋予了它珍贵的价值。
《化石吟》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化石课件)看到这些化石,你有什么联想呢?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吗?你能想象到假如把它们复原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现在一样吗?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使这些动物不存在变成化石了呢?如果复原生活在我们周围会是什么样?能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自然界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课件显示)。 (1)题目《化石吟》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赞美、赞颂) (2)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或者: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2、讨论明确学习目标。 3、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4、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要读出节奏韵律美(节拍、韵脚字)。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课件)以第一小节为例: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5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5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6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5 (设计意图:落实朗读的节奏,初步体会文章感情。) 学生齐读,读出韵律美。 自主探究研讨: (一)作者为什么要“吟”化石?科学“美”在哪里?为什么叹服大自然? 明确:1、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看,那冰冷的化石不就是明证吗? 2、化石是生命的信息。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 学生要结合自己预习时所知道的自然科学知识发表看法。 (二)探究、朗读3~6节,学生互相提问题,讨论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边讨论问题,边密切结合课文内容,揣摩朗读课文的语气和语调。例如,第六小节作者赞美的感情达到高潮,应该用充满感情的、高昂的语气和语调朗读。可指名学生有感情的、个性化朗读。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遍朗读要读出赞美的语气和充沛的感情。 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对文章个性化解读,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或值得商讨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拓展延伸: 1、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件)请看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小诗: 风儿,你在哪里?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看不见你?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摸不到你?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找不到你? 咦,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咦,树枝为什么会晃动? 咦,窗帘为什么会飘动? 啊,“沙沙沙”的声音从哪儿来? 风儿啊风儿,你究竟在哪里? 课后记: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化石吟》说课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根据第四单元的主题——科学,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的诵读课,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木鱼石的传说》,在歌中有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就这句歌词提出疑问:“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