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

查询教育资料教案的详细结果
诉他应该做同时他也有强烈愿望去做的事,那么这往往是因为他内心有一种隐蔽的不想去做的理由,这个理由他自己也不一定能意识到,仅仅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哈姆莱特的情况就是如此。”

他指出哈姆莱特总有借口。“一会儿假托自己太怯懦,不能履行这一职责,一会儿他又怀疑鬼魂的真实性,而另一个时候当机会自己来到时,他又认为这个时机不适合,最好等国王牙巳罪的时候把他杀死等等”,迟迟不采取实际行动。他认为这一情况就是哈姆莱特自己也难以承认的某个深藏的理由,那就是他“在孩子的时候,对他必须和甚至是自己的父亲分享母亲的爱都感到极大的不愉快,把他看作一个敌手,并且暗中希望能把他除掉,以便自己能享受到无可争辩的不受干扰的爱的垄断,而现在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却被他的叔父抢去”,在他看到自己渴望去做的事,却被别人做了,夺了这个位置,“这就激起了在他对母亲的爱中取代他父亲的长期压下去的欲望,这一欲望在他潜意识中非常活跃”。琼斯得到的结论是:“他自己的罪恶心理阻止他完全谴责他的叔父……事实上,他叔父和他自己个性中埋藏得最深的东西是连为一体的,因此,他杀死叔父,也就不能不是杀死他自己。……只有当他已到最后牺牲时刻,并把自己带到死亡的门前时,他才义无返顾地实践了他的义务,报了父仇,杀死了他的另一个自己——叔父。”他把哈姆莱特分为两个,一个是意识中的哈姆莱特,一个是潜意识中的哈姆莱特。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随着世界的千变万化,哈姆莱特的形象也将被赋予新的色彩。

等待戈多   

一、课文悟读

初读《等待戈多》,你会觉得它太没“戏”了。你看,剧中人物就是两个衣衫褴褛,浑身发臭的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他们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等他干什么?这两个流浪汉也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靠梦呓般的对白和无聊的动作消磨时光。最后,戈多没来,于是他们又在第二天晚上等待,但第二天戈多仍没来,他们只好继续等待。如果说这也算是戏剧情节的话,情节就这么简单,就这么荒诞!如果说有所悟的话,只能说,剧中写的两个流浪汉卑微、低贱,生活毫无着落,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尊严

但是,当我们联系本剧的写作背景再次阅读,就可理解到,作者萨缪尔·贝克特以两个流浪汉为主要人物有深刻的用意。本剧写于1952年。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二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原子弹在广岛的爆炸,600万犹太人的被屠杀,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产生根本的怀疑。战后两大阵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仍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兴的现代Z41,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大了贫富差距,把一大批人甩入“无产者”的行列。整个西方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对未来失去信心。面对这种现实,作者力图通过本剧反映这一“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如此看来,剧中的两个流浪汉正是被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的缩影”;他们无聊的动作、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正是人们精神空虚的外化;他们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在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后,再次赏读作品,就会领悟到,剧作有意打破传统戏剧常规,既无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又无情节结构;有意让剧中人物说一些莫名其妙的对白和做一些无聊的动作,这恰恰是荒诞派戏剧作家贝克特独特的艺术手法。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出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这种非理性夸张,再加上舞台、灯光、道具、剧中人物荒诞的外形,使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恐怖更深沉更强烈。难怪,西方不少观众觉得剧中人物真实可信,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他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却只能在等待中死亡的苦闷绝望的心态和惨淡的人生。

二、亮点探究

1.下面是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树下见面后的对白:

弗拉季米尔  (伤了自尊心,冷冷地)允不允许我问一下,大人阁下昨天晚上是在哪儿过夜的?

爱斯特拉冈  在一条沟里。

弗拉季米尔  (羡慕地)一条沟里!哪儿?

爱斯特拉冈  (未作手势)那边。

弗拉车米尔  他们没揍你?

爱斯特拉冈  揍我?他们当然揍了我。

这段对话反映了他们的何种境遇?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探究学习:爱斯特拉冈无家可归,晚上只能在一条沟里过夜,而且还挨了打。对此,弗拉季米尔还表示羡慕,可见他的状况尚不如对方。从这番对话可看出他们的生活极其贫困。其实这两个流浪汉的境遇正是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下层贫困的人们陷入生活绝境的写照。

2.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时,语无伦次地谈到《圣经》中两个贼的故事,这段对白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探究学习:两人的对白虽然凌乱,颠三倒四,但仍可看出其基本意思是救世主不肯救人性命,同时对相信《圣经》者表示嘲弄。这反映了当代的西方,遭受“二战”身心摧残的人们对一贯尊崇的社会道德标准的怀疑,宗教的灵光已经褪尽。

3.剧中反复出现下列这段对白:

爱斯特拉冈  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  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  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  咱们在等待戈多。

也有人问过作者:戈多究竟指什么?作者回答:“我要是知道,早在戏中说出来了。”你认为戈多究竟指什么?

探究学习:从剧中两个流浪汉梦呓般的对白时时出现的“期望”“祈祷”“救世主”等词语可以看出,戈多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他们想改变处境的一种寄托物,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

4.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地苦苦“等待”不能够实现的希望,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探究学习:两个流浪汉是被现代工业社会挤扁了的“非人”,他们永无休止地等待那不能够实现的希望,反映了沦为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终究无法实现的绝望心理。再扩展范围,其实也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少人精神上失落、苦闷和迷惘的真实反映。



三、选题设计

1.《等待戈多》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现代派文学,源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在20世纪世界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试收集相关资料对荒诞派戏剧作研究性学习。

研究方法:

(1)应从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的社会情况探究“荒诞派戏剧”产生的原因。

(2)应理清它产生、发展的过程。

(3)应重点探究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简述他们的创作情况。

(4)在研究具体作家作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荒诞派戏剧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参读书目:

(1)《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北京燕山出版社。

(2)《写作知识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

(3)《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三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4)金元浦等主编《外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荒诞派戏剧是一个反传统的戏剧流派,试研究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



研究方法:

(1)可重点比较二者在戏剧的情节结构、戏剧冲突、人物设置与刻等方面的不同。



作者邮箱: wchenlijuan2005@yahoo.com.cn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育资料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教案《藤野先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17、八只小猫
    三味阳春面——《一碗阳春面》赏读
    诗五首《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论语》六则(语文版七上)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语文版七上)
    基因畅想(语文版七上)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美猴王(语文版七上)
    竹林深处人家(语文版七上)
    济南的冬天(语文版七上)
    (语文版)《选举风波》教案
    (语文版)《走进纽约》备课资料1
    意到笔随显真情,平凡之中见新意——…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两弹”元勋邓稼先(语文版七上)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小溪流的歌(语文版七上)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劝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一堂亮点闪烁的作文课——“我说我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空城计》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赠汪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人生寓言》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实录:善待生命(本站论坛稿)
    《登高》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给女儿的信
    白杨礼赞
    “错过”话题作文指导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拣麦穗》
    《城南旧事》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与微之书》教案
    人间有情——走进亲情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课堂实录: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本…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给布特勒的信
    种树郭橐驼传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近体诗六首
    庄周买水
    把握细节——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董宣执法
    听听那冷雨
    最后的常春藤叶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风筝(语文版七上)
    忆读书(语文版七上)
    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
    话题作文和而不同讲评教案
    巴东三峡
    《周庄水韵》教学方案设计
    青海湖,我梦中的湖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鸿门宴
    >教案设计
    这个世界的音乐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
    教案设计>
    《神奇的极光》
    议论类“作文三步曲”教案
    《伤仲永》教案
    《在山的那一边》
    《茶馆》(节选)教案
    戴震难师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第七课《第一次真好》
    第十课《论语十则》
    第八课《人生寓言》
    第六课《理想》
    《故乡》
    单元活动课:话说广告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卖油翁(语文版七上)
    等待戈多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结课即兴拓…
    南州六月荔枝丹
    《劝学》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东方风来满眼春
    新闻两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
    英雄潇洒走苍穹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
    访李政道博士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沁园春·雪》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探究性教学设计
    《在太空中理家》教案
    不朽的失眠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清平乐村居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走过去与逗留
    《兴贤》教案
    泪珠与珍珠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即兴一例(实录…
    “包容”话题作文教案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案例
    《段太尉逸事状》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雅舍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诗五首《江南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