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稿)

查询教育资料教案的详细结果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 
                               张国生
                       (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5期)  

    史有为女士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希望我写点新课文的教学指要,当时虽然答应了,却一时没东西可写,因为这些新课文既没教过又缺乏研究。近来制作《梵高传》的课件,搜集了不少关于梵高的资料,多是教学参考书所没有的,又查阅了《梵高传》全书,才觉得这一课有点东西可写。于是整理出下述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教学设想就正于大家,也算给教参补遗吧。 一,梵高的家庭 文森特·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布拉班特省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尊得特。父亲西奥多卢·凡·高是一位基督教牧师。母亲安娜·科尼莉亚是海牙一位书商的女儿。
  凡高家族在当时很有社会地位。祖父也叫文森特,是牧师。四个叔叔。一个“扬叔叔”是海军司令。另外三个都是画商。其中一个与凡高同名,最初在海牙卖绘画材料,几年后成为欧洲的著名画商。后来与世界上最大的画廊古比尔公司(总部在巴黎)订立了合股合同。凡高与弟弟提奥最初都在这位叔叔的店里(海牙古比尔公司)工作过。 凡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凡高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凡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凡高1890年去后世六个月,他也追随兄长而去,二人合葬一墓。 可是梵高却怀瑾抱瑜而凄惨一生。为什么?主要是他不肯媚俗,不肯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这些情况不一定给学生讲,但对理解梵高为追求绘画的艺术境界而不惜一切的精神不无作用。 二,前文相关内容   名著节选,学生往往因为不了解原著相关内容而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本课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为此笔者根据《梵高传》交代与前文相关的下列内容。 1.关于纽恩南 纽恩南是个什么地方?梵高为什么来到这里?又为什么离去?课本和教参介绍得不够具体,现补充如下: 纽恩南是梵高的父亲供职做牧师的小镇。1883年,梵高经历了工作、生活、爱情及艺术的一次次失败后,在极其贫困的情况下,带着身体的病痛和感情的创伤,来到父母身边,想在这里休养身心,并潜心绘画创作。   但这个小镇上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对他天天背着画架到处写生而不“工作”很不理解,认为他是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大部分人对他怀有偏见。一些关心他的人也劝他要“工作”,要挣钱养活自己。而梵高绘画就是我的工作,而且比你的工作时间长一倍的解释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 39岁的老姑娘玛戈特爱上了他,二人打算结婚,却遭到双方家庭的反对。特别是玛戈特的四个姐妹(都嫁不出去),对梵高进行了十分尖刻恶毒的嘲讽和攻击:“你不可救药地被社会所抛弃,既不名一文,又无能挣一个子儿,无法坚持任何一种职业,就像二流子和流浪汉似地东荡西游,我们怎么敢把我们的姊妹嫁给你呢?”玛戈特的母亲威胁她,如果竟敢做出“玷辱家门”的事情,就停止她的产权(玛戈特父亲已去世,但给家里每个人留下了大笔生活费)!”玛戈特承受不了,服毒自杀。在这种情况下,梵高觉得再在纽恩南呆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 2.几个人物的身份 安德莉阿娜:全名阿德里安娜·沙夫拉特,梵高在纽恩南的房东。她和她的丈夫是天主教堂的守门人。 波韦尔斯神父:纽恩南的天主教神父。他看不惯梵高,要把他赶走。除了课文提到的行动,他还栽赃温森特与斯蒂恩有奸情,并“特准”他们结婚。 德格鲁特:纽恩南的农民,梵高的朋友。《梵高传》第四章写道:“德·格罗特一家以士豆为食。……他们种土豆,挖土豆,吃土豆,那就是他们的生活。 斯蒂恩:格鲁特的女儿,17岁,喜欢梵高。教堂的执事把她肚子搞大了,波韦尔斯神父却说她怀的是梵高的孩子。 3.波韦尔斯神父为什么要把梵高赶走 《梵高传》第四章有这样一段话可作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天主教神父决不高兴把看守人住屋中的房间,租给一个既是异教徒又是艺术家的人,然而,既然文森特很安静,很有礼貌,他也找不出理由把他捧走。”于是,他就散布梵高和斯蒂恩的“奸情”。   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基督教的教派冲突。基督教分为三个教派:天主教、新教和正教。三个教派之间有一些不同的宗教主张,因而也就有一些矛盾冲突。波韦尔斯神父是天主教神父,而梵高信仰新教,父亲还是新教的牧师,因此波韦尔斯神父讨厌这个“既是异教徒又是艺术家的人”。 4.关于“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 课文写道:“在村子里那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的包围中,他觉得无法存身”。“敌对浪潮”已有注释,“重新”是怎么回事?原来,在镇上的人认为梵高是“二流子”的时候,他的母亲下火车摔断了腿。梵高不假思索地把他的绘画扔在一旁精心照顾母亲。他在博里纳日的经验使他成了一名极好的护土。医生望着他护理了半小时后,说他比一个妇女照顾得还要好,相信他母亲会得到十全十美的护理。两星期后,全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但玛戈特服毒后,村民的偏见又占了上风,且比原来更甚,大部分人都憎恨他。所以说是“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   三,教学这一课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是否以妥帖新颖的教学设计开始一节新课的学习,决定了学生能否尽快进入“学习角色”和激发求知兴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强调在这一点。 导入的方法很多,这一课我使用的方法是:根据手头梵高的资料特别是绘画作品,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每播放一张图片,就介绍一两条关于梵高的情况: 1.    介绍你认识一个人——荷兰画家梵高。 2.    梵高13岁时的照片: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一个牧师家庭。全名温森特·梵·高(冒号前是图片,之后是文字。下同) 3.    梵高19岁照片:他在极其孤独和艰苦的环境中出事绘画。一生创作了约600幅油画和800幅其他的画。   4.      梵高自画像:1890年7月27日开枪自杀,时年37岁。   5.      油画《红色葡萄园》:他的叔叔和弟弟是有名的画商,但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仅得几美元。   6.      油画《向日葵》:1987年3月30日(死后不到100年)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这是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向日葵”拍卖现场(照片)。 7.    《鸢尾花》: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 8.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1998年11月19日,《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卖出。 9.    《加歇医生像》:1990年5月15日,《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有史以来绘拍卖的最高纪录。

问题: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推崇倍至?他怎样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身前身后,为什么反差竟如此之大?答案请看《梵高传》。 抓住梵高“身前身后反差如此之大”这个问题造成愤悱状态,老师也就成功一半了。 四,教学这一课的重点 教学这一课应抓住三个重点。 1.抓对梵高的“敌对浪潮”。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为什么梵高认为再在纽恩南呆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他立即离开了吗?为什么?“敌对浪潮”在这课文中有几处具体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敌对浪潮”? 抓这个重点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梵高为艺术可以忍受一切屈辱,从而烘托他对艺术忘我而执着的追求。 2.抓梵高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梵高端详自己两年来的成百件作品,为什么“心中突然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重”?——没有一件米勒《晚钟》那样的作品。《晚钟》是怎样的作品?借此欣赏《晚钟》,如图)。 哪些文字表现了梵高对《吃土豆的人》不满意?在找这些文字的同时,练习朗读,抓一些准确生动的语句作点语言训练,如:“竟在一怒之下把他的油画付之一炬”,“温森特的情绪兴奋到了要发狂的程度”,“他从沙发上起来,扯下画框上的画布扔到角落里”等等。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梵高对自己作品的不满意,意图何在?——表现梵高对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表现梵高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不顾一切、完全忘我的激情。也表现梵高的艺术主张:作品要含有“内在的精神”。 然后提供一则参读资料——《梵高的艺术主张》,印证以上观点: 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3.抓梵高作品的“内在精神”。但“内在精神”需从画面内容说起: 《吃土豆的人》最后的画面是怎样的?这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育资料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稿)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一堂亮点闪烁的作文课——“我说我家…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教案《藤野先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17、八只小猫
    三味阳春面——《一碗阳春面》赏读
    诗五首《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论语》六则(语文版七上)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语文版七上)
    基因畅想(语文版七上)
    课堂实录: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本…
    美猴王(语文版七上)
    竹林深处人家(语文版七上)
    济南的冬天(语文版七上)
    (语文版)《选举风波》教案
    (语文版)《走进纽约》备课资料1
    意到笔随显真情,平凡之中见新意——…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给女儿的信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风筝(语文版七上)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小溪流的歌(语文版七上)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空城计》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赠汪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人生寓言》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实录:善待生命(本站论坛稿)
    《登高》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给布特勒的信
    清平乐村居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拣麦穗》
    《城南旧事》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与微之书》教案
    人间有情——走进亲情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劝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错过”话题作文指导教案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种树郭橐驼传
    近体诗六首
    庄周买水
    把握细节——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董宣执法
    听听那冷雨
    最后的常春藤叶
    白杨礼赞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卖油翁(语文版七上)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忆读书(语文版七上)
    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
    话题作文和而不同讲评教案
    巴东三峡
    《周庄水韵》教学方案设计
    青海湖,我梦中的湖
    戴震难师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第七课《第一次真好》
    “两弹”元勋邓稼先(语文版七上)
    鸿门宴
    教案设计>
    《神奇的极光》
    议论类“作文三步曲”教案
    《伤仲永》教案
    《在山的那一边》
    《茶馆》(节选)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诗五首《江南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即兴一例(实录…
    第十课《论语十则》
    第八课《人生寓言》
    第六课《理想》
    《故乡》
    单元活动课:话说广告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
    等待戈多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这个世界的音乐
    东方风来满眼春
    新闻两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
    英雄潇洒走苍穹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
    访李政道博士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结课即兴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沁园春·雪》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探究性教学设计
    《在太空中理家》教案
    不朽的失眠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案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走过去与逗留
    《兴贤》教案
    泪珠与珍珠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
    《劝学》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包容”话题作文教案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案例
    《段太尉逸事状》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雅舍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