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
查询教育资料教案的详细结果
|
乡愁诗教案2 课型:朗读指导课 一.导入: 二.朗读指导: (一)整体感知: 1.自由读: 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 (先读完的同学在电脑word中试画节奏) 2.读出感情: 老师强调: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所以,请大家放声自读一遍,要读出感情。 学生读。 3.分析轻重音: 指名读。就学生轻重音和语速的处理情况,问学生理由。 4.小组讨论明确轻重音和语速的处理。 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忧愁的,读的时候用稍慢、舒缓的语速。不过大家对诗歌到底那里请读哪里重读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大家分组讨论按节一下,看看怎样读更好。 (二)深入品味: 1.第一节: (1)有没有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2)这节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请同学先说轻重读处理方法。 (4)读:请同学试读。其他同学做轻重读标记。 小结:那枚发黄的邮票,写满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这种感情来。 (5)请大家齐读本小节。 2.第二节: (1)这节诗中,你对“船票”怎么理解? 明确:诗人余光中是先成家,后立业,成亲后便外出谋职。回家探亲总要乘船,这时候的乡愁,除了对母亲的思念,还有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乡愁就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地船票。这窄窄的船票上多了份甜蜜的爱情。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2)读:请同学试读。其他同学做轻重读标记。 (3)评价:老师注意到你的……词语强调了,说说为什么? 小结: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4)指名再读本小节诗。 3.第三节: (1)有没有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2)这节这一节与前两节相比,气氛上有什么不同?(多了些悲凉) (3)抒发的情感与前两节相比有什么不同? (前两节是生者对生者的思念,乡愁都是有所寄托有所排遣的;这一节是生者与死者的诀别,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了。 ) (4)请同学先说轻重读处理方法。其他同学做轻重读标记。 (5)读:请同学试读。 (6)诗中有“矮矮”一词,同学是怎么理解的? (含辛菇苦的母亲由于年老体衰,由于念儿成疾已经长眠于地下了,那“矮矮的坟墓”便是明证,“矮矮”也正说明母亲溘然去世已久了!) (7)大家没有余光中的这种生活体验,朗读起来感情就不容易表达。诗人自己少年起就在外漂泊,一直想好好孝敬老母亲,抚慰她那一颗望儿回家望穿双眼的慈母心,可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因为远离故土,诗人不仅未能在母亲膝前尽孝,就是在白发苍苍的母亲去世时,都未能让老人家看上自己一眼,就让他带着长长的思念、未了的心愿长眠于地下,念及此,怎不让人肝肠痛断啊!请同学想象,若你要画一幅画,画出白发苍苍的诗人上坟祭母的情景,你要画些什么呢? (提示:季节;天气;环境;坟前的细节;诗人的身体情况……) (8)朗读注意: 后来啊 (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9)“鬓已星星”的作者在冷风苦雨中直挺挺地跪在坟前!没有眼泪,眼泪也许在漫长的思念中流尽了!今日的冰冷的雨水就是他的泪吧!没有了哭声,哭声也许在刚跨进家门看到母亲遗容时,发出的撕心裂肺的一声“娘啊”的哀叫时已哭尽了!今日凄厉的秋风就是他的痛哭吧!这种撕心裂肺般的疼痛,正是亲情最浓重时,乡愁最感人时。真是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10)指名朗读。 (11)老师范读。 4.第四节: (1)问:这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 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这节连接的是爱国情。 (2)问:诗人怎么会想到海峡这个意象呢?我们谁知道余光中先生的简单经历? 余光中先生是台湾人,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在福建永春。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光阴似箭,时间的脚步已经迈进了70年代的门槛。可是,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双方没有任何的交往。余先生当时痛苦的想:也许这辈子真的再也回不了大陆了!诗人在他的诗《从母亲到外遇》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不啻于泣血的悲啼,含泪的呼唤!“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啊,却也只能把浓浓的乡愁寄予这湾浅浅地海峡。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3)读:请同学试读。其他同学做轻重读标记。 师生共评。 小结: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全班齐读。 师小结:这首诗中,诗人借助四个意象,抒发自己浓浓的乡愁。有评论认为,最可人的是第一段,最迷人的是第二段,最感人的是第三段,最惊人的是第四段。“可人”在于有母亲可依可恋;“迷人”在于有新娘可思可愁,那愁是绮丽的;“感人”在于丧母之痛乃切肤之痛,有所谓“未丧母者来细看,既丧母者来痛苦”之说;“惊人”在于最后一段将全篇升华,愁系祖国,着笔惊人。没有国魂、民族魂的人是做不出来的。 (三)激情朗诵: 我们对各节的内容都做了深入的分析,相信大家对余光中的《乡愁》诗有了更深的理解。著名朗诵家***就曾深情地朗诵过这首诗,我们听听他是如何读出诗人深厚绵长的家国之思吧。 1.名家朗读欣赏。 2.学生自读、齐读。 三.听刚才大家的朗诵,老师知道你们对怎样读好诗歌有了很深的感悟。我想请同学们说说怎样才能读好一首诗? 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对诗歌的节奏、语速和轻重读音的处理表达诗歌内在的情感。那么,这首诗的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四节中,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却又有丝丝甜蜜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四.如有时间,就让学生读席慕容的《乡愁》,只一个问题:如何读好。 五.作业:补写一节: 这首诗构思精巧,意象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画面美,节奏具有音乐美,结构整齐,具有建筑美。这些好处,同学们都通过朗读和联想充分体会到了。老师想请大家集思广益,给《乡愁》补上一段“读书时”,要求与全诗其他意象绾合在一起,不破坏全诗的和谐性。 提示: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的四个意象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我们可以再想象:电脑网络、电话、星星、月亮、银杏树、老榕树、笛声等等。 (附:读书时,乡愁是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育资料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星星变奏曲 |
下一篇文章: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