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ue >> 岳飞 >> 正文

 

南宋“抑武”政策的演变与岳飞之死

严重性,对武将不分良莠,不管其对抗金斗争中的态度如何,一极加以斥责、忌恨、打击。

高宗作为一个统揽全局的人物,在武将问题上表现得十分狡猾、阴险。在绍兴七八年之前,由于他的小朝廷尚不巩固,还需要武将为他抵抗金兵与平定内乱,所以他对文臣们连篇累牍的奏章一概不置可否,有时甚至还故意为武将开脱,如建炎四年赵鼎行文斥寅刘光世不救楚州之罪,其中有“逐官但为身谋,不恤国事”之语,高宗认为“语言太峻,令改定进入,并对赵鼎说:“光世独当此一面,委任非轻,若责太峻,恐其不安,难以立事。〔 44 〕表面上如此,实则对将领提心吊胆,猜疑重重,如在苗、刘之变后,他甚至遇到久雨不晴或听到雷声都害怕,担心是“下有阴谋”、“君弱臣强”的兆头。〔 45 〕又如他一面对诸将示以恩宠,一面又对人说“此曹少能识义理”,〔 46 〕因而要诸将读他手抄的《郭子仪传》。〔 47 〕后来事实表明,他在对金政策上一贯消极妥协,也正是为了尽快地腾出手来,以解决他视为心腹之患的武将兵权问题,重建北宋“抑武”的政治传统,只是由于时机尚不成熟,他只有隐忍不发,正如汪藻说的那样:“臣非不知艰难之时,陛下欲得其心,姑与之无间。” [48]

总之,收夺武将的兵权,恢复以文制武的传统早已是宋高宗和整个文臣集团共同的愿望,此后岳飞与朝廷之间的冲突,正是在文武官僚之间这种深刻的矛盾基础上展开的.

(三)

抗战派与主和派虽在反对武将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又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根本区别:一是直接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将军队集中于中央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抗金,后者则是要维护高宗小朝廷的狭隘利益,因而必然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二是在重点打击的对象上也有所不同,前者的矛头主要对准刘光世一类对抗金持消极、抵触情绪的将领,后者则要重点打击像岳飞、韩世忠这些坚决抗金的将领。两种目的,两种做法,体现了文臣中抗战与妥协投降的两股势力的矛盾,然而这种矛盾又与更深层次的文、武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抗战派在与主和派的斗争中,总是因武将问题而缩手缩脚,甚至为了实现“抑武”政策而牺牲抗金要求,从而使得抗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日益向着既不利于抗金将领、又不利于文臣主战派的方向发展,这在南宋绍兴七到八年的历史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绍兴七年春,趁着在绍兴四年、六年两次打败金人和伪齐进攻的势头,以收复失地为毕生职责的宰相张浚,更加雄心勃勃地准备演出伐抗金的历史大场面。为此,他首先着手整军,解除了一贯临敌退却的大将刘光世的兵权,但是在确定刘光世这支淮西军的归属时,却发生了一系列他所始料不及的问题。

首先是,张浚与高宗曾有意由岳飞统帅淮西军,但旋即因为害怕岳飞实力太大而收回成命,岳飞一气之下向朝廷辞职,未获高宗的批准就擅离军队,到庐山为母亲守孝。这一举动虽然是由于报国之心不被理解而引发的,但在那些早巳看不惯武将的文臣们来说,无疑又是一次严重的“犯上”行为,奉命沈去敦促岳飞出山的李若虚,甚至威胁岳飞是“欲反”,是“与朝廷相抗。〔 49 〕张浚也累上奏章,说“岳飞积虑,专在并兵,奏牍求去,意在要君”,甚至准备派人将岳飞取而代之。〔 50 〕高宗更是杀气腾腾地对岳飞说:“太祖所谓犯吾法者,唯有剑耳!〔 51 〕岳飞从此遭到高宗的深刻猜忌。

其次,就在此事发生不久,又爆发了淮西兵变的事件张浚解除刘光世兵权之后,从恢复以文制武体制出发,派了一个心腹文臣吕祉监督淮西军,此人对准西的将领们极为傲慢无礼,结果激起兵变,大将郦琼杀了吕祉,率领四万人马和数万百姓逃到伪齐。〔 52 〕消息传来,朝野震惊,“执政奏事,皆惶惧失措”'〔 53 〕张浚也因此罢相。此事可说是对顽固坚持“抑武”政策的统治者的一种惩罚,但也使得朝廷与武将的关系更加紧张起来了,因为在文臣和高宗看来,淮西易帅不仅是针对刘光世一人,也窥含着惩一做百、恢复“抑武”体制的深刻寓意,而郦琼事变的发生,加上岳飞为淮西易帅之事刚刚与朝廷反目,就更坐实了他们关于武将跋扈难制的种种看法,也使他们担心武将会因此更加轻视朝廷,如事变后再次任相的赵鼎,一见高宗就说:“臣愚虑不在淮西,恐诸将窃议,因谓罢刘光世不当,遂有斯变。自此骄纵,益难号令。今朝廷不可自沮,为人所观。”又劝高宗“见诸将尤须安靖,使之罔测,不然益增其骄骞之心矣”,商宗对此深以为然。〔 54 〕这样,本来是为了实现北伐计划的淮西易帅事件,最终还是没有超越统治阶级内部深刻的文武对立,反而把这种对立进一步扩大化、表面化,而不久之后岳飞请立皇储与要求增兵的事件,又使这种对立再次出现变局。

先说建储。在封建社会里,皇位继承问题是最敏感、也最易引起矛盾的大事,按照封建专制制度的“家天下”的原则,皇位必须由皇帝的亲生儿子继承,而选择宗子为皇嗣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早在北宋时期,仁宗在位三十多年尚无皇子,包拯等人建请别养宗子于宫中,仁完不作任何表示,至嘉祐六年,群臣要求建储的呼声更高,但仁宗还要拖延,对韩琦说:“后宫一二将就馆,卿且待之”,结果又生了两个女儿,眼看已到垂暮之年,仁宗才答应养宗子为皇储〔 55 〕。宋高宗也是如此他在建炎年间就因惊吓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原有的一个儿子又短命夭亡,此后虽然迫于群臣的压力,选了伯琮、伯玖两个宗子养在宫中,但并不甘心就此把皇帝的宝座让给旁系别支,内心里仍然对诞生皇子的事抱有希望,因此他对两个养子不分尊卑,同样待遇,直到绍兴十六年,他还筑高坛向上天求子。而赵鼎等人并没有模透高宗的这一心理,极力主张为先入宫的伯琮确定皇储身份,秦桧则迎合高宗之意,说赵鼎“欲立皇太子,是待陛下终无子也,宣俟亲子乃立”,并说赵鼎等人是“咸怀异意,以缴无妄之福”。赵鼎等人因而被视为对高宗心怀异志,凡主张建储者都遭贬斥,赵鼎的罢相以及后来一直不被起用,就与这事有很大关系。〔 56 〕赵鼎是文臣,此前又深得高宗倚重,尚且如此遭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岳飞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南宋“抑武”政策的演变与岳飞之死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昭雪
    岳飞请立资宗之谜
    岳飞诗词   驻军盆珠
    岳飞诗词  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
    岳飞诗词   题鄱阳龙居寺
    岳飞年谱
    宋史 岳飞传
    岳飞的第四次北伐
    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
    无关秦桧:岳飞必然被冤死的几条理由
    关于岳飞的议建储
    岳飞生平大事考
    岳飞冤案平反后的封赐
    天下同情岳飞冤狱
    也谈岳飞之死
    岳飞诗词   题雩都华严寺
    岳飞之死
    评价岳飞之莫须有
    宋代官史毁谤岳飞逃跑将军
    岳飞夫人考
    秦桧夫妇跪像知多少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从《宋史》
    岳飞军事思想试探
    岳飞背后“精忠报国”四字究竟何人所
    岳飞清水亭之战和岳家军出师建康的路
    常胜将军岳飞
    岳飞档案
    政治斗争中缺少心计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诗词  赴宴戏秦桧
    岳侯传 (完整标点版)
    岳飞诗词   满江红
    岳飞后裔一脉在吉林
    岳飞登黄鹤楼词碑
    岳飞 “反攻中原”战略述评
    从康熙的议论谈宗泽、岳飞等抗金
    抗金斗争及岳飞北伐
    也评岳飞的忠君思想
    武穆文集
    岳飞
    岳飞抗金
    岳王庙
    岳飞诗词 过张溪赠张完
    岳飞诗词   题翠岩寺
    岳飞诗词   宝刀歌
    淮西事变:岳飞受皇帝猜忌 南宋对武将
    岳飞神话的虚假之处
    南京市民研究考证推断:岳飞崛起于南
    抗旨拒绝屠城:宋高宗仇恨岳飞的历史
    王曾瑜:岳飞之死
    岳飞:39岁的满江红
    岳飞之奏章信札
    南宋军事家岳飞
    岳飞:怒发冲冠
    岳飞的传说
    岳家军群体人物研究
    岳飞史实之真伪不可不辨
    日落满江红 天日可昭昭——千年回眸思
    后世对岳飞的千古误解
    岳飞与完颜宗弼
    岳飞诗词  题骤马岗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