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政东援顺昌刘锜,派武纠带一支军马西援关陕的郭浩。
第四,派中军统制王贵、牛皋、童先、杨再兴、孟邦杰、杨成、郝晸、张应等,分别经略洛阳、汝州、郑州、颖昌、陈州、光州、曹州、蔡州等河南地,并夺取东京。
第五,岳飞“自以其军长驱以瞰中原” ( 20 ),伺机渡河,收复河北失地。
第六、沿江布防:除留守襄阳防区外,还分兵长江中游驻留池州( 21 )。
但是,正当岳飞举兵北伐时.顺昌之围已解,东西战线部已顶住了金军进攻的势头,局势有所缓和,高宗又连忙派司农少卿李若虚赶到鄂州 ( 武昌 ) 向岳飞传旨班师。李若虚赶到鄂州,岳飞元帅府已开拔。六月下旬,李若虚赶到德安府 ( 湖北安陆 ) ,向岳飞传达了高宗“兵不可轻动,宜班师”的诏命( 22 )。岳飞认为这是乱命,“不从”( 23 )。
从当时战争形势分析,岳飞拒绝班师,是正确的。因为从东线到西线,南宋各路军队,都处在北上的有利态势。西线,吴璘等己击退金军的进攻,使金军望而生畏。与岳飞差不多同时北进的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所遣背嵬军 ( 亲军 ) 已渡过淮河,正在攻取楚州西北的淮阳;三京招抚处置使刘光世已前进到和州;淮西宣宣抚宣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重任的岳飞所率大军,正象一面撒出去的大网,罩向东京。面对收复中原的大好形势,却要突然收兵班师,岂不是丧失良机吗 ? 李若虚的贡任是传达“面得帝旨”,他再三坚请岳飞班师。岳飞拒不受命。李若虚深为岳飞不计个人利害的爱国忠肠所感动,便毅然地说: “事既尔,势不可还。矫诏之罪,若虚当任之”( 24 )。后来,李若虚果然被高宗、秦桧罢了官。
由于岳飞拒绝班师,岳家军终于收复了陈州、蔡州、洛阳、颖昌等全部京西地,前锋直抵离东京仅四十余里地的中牟、朱仙镇,完成了对金兀术统帅据守的东京六个方向 ( 东北、北、西北、西、西南、南 ) 的包围。剩下东京东面、东南面两个方向的空缺,仍为金军所控制,等张俊从亳州往京东南方向、韩世忠从海州往京东方向上来,最后合拢对东陈京的包围圈,困住十万金军。可是,正当此时,高宗、秦桧投降集团,突然连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班师。岳飞不胜悲愤,扼腕而泣,最后不得不作出班师的抉择。
据此,王继烈同志评论说, “岳飞在忠君思想驱使下,终于向赵构构屈服了,忍痛放弃了大好战机”。“我们认为,当时岳飞完全有理由、有条件拒绝君命。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岳飞奉命班师,与其说是因为‘孤军无援',不如说是迫于君命不敢违抗”。& ldquo;岳飞曾说:‘以身许国.何事不为'。事实上,他并没有‘以身许国',也没有 ‘何事不为'。相反,他倒是以身许君,唯命是从,把自己的抗金活动紧紧限制在赵构投降政策所许可的范围之内”。如果王继烈注意到岳飞第一回拒绝班师的事实,那么,也不至于如此非议岳飞。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岳飞最后一回未能拒绝班师诏,是需要注意一个严重的事实,即南宋军队在东面主要战场上兵力部署的变化,已使岳家军失去邻军配合,孤军突出,和北伐初期,左右诸军互相配合、齐头并进的局面相比,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个局面,是由赵构、秦桧投降集团一手策划造成的。
秦桧和赵构在对待金军背盟入侵的态度上,有所差别。秦桧一开始,就进行破坏抗金的斗争。还在顺昌之战时, “秦桧奏令刘锜择利班师”,结果遭到刘锜抵制,“锜得诏不动”( 25 )。刘锜以“不遇 ( 过 ) 五千人当十万余众”取得顺昌大捷( 26 )后,秦桧就压制刘锜,不许北上,要把刘锜钧从前线调至镇江守防。对岳飞北伐的节节胜利更是恐惧,欲置岳家军于死地而后快。秦桧的“ 奸细”身份( 27 )决定了他非要出卖抗金斗争事业、讨好金国主子不可。赵构在妥协投降问题上和秦桧是一致的,但他害怕金人灭亡南宋,又害怕伯武将擅权跋扈,这是他不同于秦桧之处。利用诸大将抗金,以保住南宋小朝廷,这就是高宗驾驭南宋诸大将的目标。为此,他有时也说一些“中兴”、 “收复”的话,然而,使高宗恼火的是,一上了抗金战场,抗金将领岳飞等,往往不能顺旨办事。顺昌大捷,淮河防线稳住后,他命令岳飞班师,结果岳飞抗命。高宗对此怀恨在心,只是碍于岳飞握但重兵在前线,未加追究;但又给岳飞划定了“一窥陈、蔡”、 “闰六月终,一切了毕”( 28 )的框框,不许岳飞越过陈州、蔡州的界限。但是岳飞又不听高宗“一窥陈、蔡”的限制,一往直前,决心将准备已久的收复中原的规划付诸实现。为此,岳飞受到高宗施加的压制越来越多。在岳飞取得收复陈、蔡往郾城进军途中,高宗通过嘉奖收复陈、蔡的“奖谕”,向岳飞提出了警告: “兵事难以陷度”,并要岳飞把军事“委之僚属,即便就途”,赴临安觐见( 29 ),岳飞又没有接受。这些不听指挥的行动,使高宗感到要使岳飞后撤,光靠诏命是办不到的,除非使岳家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逼使其班师。
高宗、秦桧使用了釜底抽薪的毒辣手段。他们从韩世忠、张俊、刘锜三大将帅的战略行动上入手,命权吏部侍郎周纲至韩世忠幕府传达不许深入( 30 )稳住淮东的旨意。其次.将在顺昌大捷中献计献策卓有贡献的知府陈规调任知庐州,去守淮西。 “ ( 刘 ) 锜方欲进兵乘敌虚,而桧召锜还”( 31 ),又将刘锜调往江南。善于揣摩圣意的张俊,与朝廷遣差官周聿“计议军事”后,从毫州引兵还寿春屯驻,退至淮河以南。这样,造成了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形势。高宗又命岳飞分拨兵将去接受刘锜防区。岳飞为此一连写了三道《乞刘锜依旧屯顺昌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