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对于泡美眉确实有一套。怪不得陈寅恪先生对其评价说“自私自利。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所以江湖夜雨觉得元稹上面那些诗即便是出于当时的真情,也不值得好女人托付终身于他,江湖夜雨原来说过嫁郎当嫁王维那样的。说起来,这人有时候也真可怕,要是江湖夜雨是个美眉,碰上元稹这样的给偶写上几首那样情深意浓的诗,肯定就会感动的偶一塌糊涂,什么也不顾地生死相许。哪知道竟是个这样的人?看来崔莺莺没有嫁给他,倒也是件幸事。当然也可能元稹像《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一样对每个女人都有真情。但是江湖夜雨总觉得可惜了上面那几首好诗,恨不得递给元稹一根上吊绳,让他在韦丛死后殉节了才好。嘻。
元稹后来学了乖,转而依附于宦官,通过宦官一路平步青云,后来被升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并且当过三个月的宰相。但是元稹因为人品不怎么样,很多大臣都讨厌他。据说有次大臣们在一起吃西瓜,元稹一进门,有人就作赶苍蝇状说:“哪儿来的绿袍苍蝇,怎么也混进来了。”让元稹很是尴尬。元稹后来确实也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单就诗坛来说吧,有好多人受过元稹的气,首先是李贺,据说当时元稹还很年轻的时候,应试明经科考中了第一名。元稹也喜欢写诗,常想与李贺交往,李贺说:“一个考中明经科的人,有什么事来见李贺啊?”元稹听了就羞怒起来,愤恨而归。后来元稹当了礼部郎中,也就是教育部长的职务,主管考试。当李贺要参加应试的时候,元稹说李贺的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相讳,不能参加应试,李贺就此没有了考试资格,连名也报不上从而郁郁终生。
再一个受过元稹的气是贾岛,贾岛把自己的诗作献给元稹,元稹根本不答理他,连话也不回。再有一个是张祜,张祜到了长安,求令狐楚选辑了三百首诗献给宪宗皇帝,当时元稹也在朝中任宰相。宪宗就把他召来征求他的意见。元稹回答说:“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意思是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你过于奖励提拔他,会影响社会导向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以不能任用。事实上,元稹与令狐楚朋党之争,积怨较深。因此,令狐楚推荐张祜,元稹就予以阻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这种情况下,张祜就成了朋党之争的牺牲品了。
元稹最后53岁时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大概是患了心肌梗塞或脑溢血之类的疾病吧。白居易和元稹是铁哥们,为元稹写了墓志铭,在诗风上两人也有相似之处,合称“元白”。不过总觉得元稹在诗歌上面的艺术成就比白居易要差那么一点儿,像元稹的《连昌宫词》分明是依照《长恨歌》来写的,但远不如《长恨歌》婉转动人,词句可人。元稹有首《菊花》诗写的也不错: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诗不错,应该很动人的,可惜江湖夜雨现在知道了元稹一生那么多的污点(虽然元稹也没有做什么大奸大恶的坏事),这首诗也喜欢不起来了。元稹应该还是能算做才子的,有一定的才气,像《遣悲怀》这几首诗,单从诗中看确实很动人。而且元稹泡美眉的本事在唐才子中也是很了得的,不过江湖夜雨对元稹却不是十分的佩服,最多佩服一半吧,呵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