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其实,夫妇之合合的又岂仅是肉体?
这三首诗,第一首生时,第二首亡后,第三首自悲,丈夫的伤悼之情,切切哀思,千回百转,绵绵无尽,读来让人暗自神伤。就像人们表述意欲报答父母之恩的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谢公最小偏怜女”,元稹在写的时候应该是有一点点得意在里面的吧:这样好的女子嫁与我元稹,虽然生活清苦却心甘情愿,我真是比其他男人更幸运呀。而那句“今日俸钱过十万”,怎么读怎么像在炫耀:金藏沙中自会被海水冲出来,我本非池中物,如今果其然。
或许,在写这么些悲戚戚的悼亡诗的当时,他是有真心在里面,也是有过瞬间的心痛。可是,那痛只是针扎的一下,过后便是安然无恙。
真正痛到极致,早已神情恍惚,思维混乱,哪里寻来这么些的好词藻修饰形容自己的感觉?能写得下来的,无论是爱还是恨,是喜还是悲,都是失了味的,带着几分故作姿态的矫情。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娶妻韦丛是对莺莺的始乱终弃,纳妾续娶是对韦丛的言而无信,甚至于一面为妻子写着情深深意切切的悼亡诗,一面还与女才子薛涛眉目传情。
穿过历史时空,今天我只为韦丛等年轻妻子而叹息:堆砌了哀伤文字几大车,将自己装扮成痴情缠绵哀痛欲绝模样,却原来在别人的怀里为她流泪……“报答平生未展眉”是假,“取次花丛懒回顾”更是假……
元和四年,韦氏病重,但是元稹却不顾病榻中的妻子,自请出使东川。韦氏那一年也只有26岁,可是已经生过了五个孩子,再加上日日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想必早是“黄脸婆”了。何况当时身在病中,更是非常之难看。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床前更无贤夫。对着这样的妻子,元稹嘴里不说,心中厌恶之情恐怕难免,出逃之心定早已生发,只是苦于找不到借口。男人仕途奔波从来天经地义,妻子重病在身,不宜再受车马劳顿之苦,如此便是位高权重的岳父大人也无话可说了。
妻子卧病在家,愁云惨淡;元稹东川遇上女校书薛涛,风流快活。贤惠的韦丛耗尽生命,没能拴住一颗浪子的心,妻子死去后,元稹倒时常想起她的好来。可悼亡诗做得再好,死者也听不到了,旁人的同情只会留给未亡人。
韦丛不是第一个被元稹伤害的女子,却是被他伤得最深的一个,只因她是他的结发妻,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她只能默默忍受。以情人身分出现的莺莺、薛涛反而幸运得多,这世界真吊诡……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