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S >> su >> 苏轼 >> 正文

 

临江仙 送王缄诗词赏析

临江仙 送王缄

--------------------------------------------------------------------------------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体裁:【词】


《临江仙 送王缄》诗词全文  
--------------------------------------------------------------------------------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诗词注释
--------------------------------------------------------------------------------
【注释】:
此词将送别的惆怅 、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己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开头两句“忘却成都来十载 ,因君未免思量”,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苏轼爱妻王弗自至和元年(1054)嫁到苏家以后,一直很细心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苏轼于婚后五年开始宦游生涯,王弗便在苏轼身边充当贤内助。苏轼性格豪爽,毫无防人之心,王弗有时还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惯于逢迎的所谓“朋友”,夫妻感情极为深笃 。不料到治平二年(1065),王弗突然染病身亡 ,年仅二十六岁。这对苏轼来说,打击非常之大。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只好努力设法“忘却”过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却 ”,越是不易忘却。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苏轼 ,其间相隔正好“十载”,这“十载”苏轼没有一年不在想念王弗 。“忘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缄的到来,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日渐平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凭将清泪洒江阳”,凭,凭仗,烦请。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 ,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 ,与苏轼盘桓数日,苏轼得知“故山好在 ”,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所谓“悲凉 ”,意蕴颇丰。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压抑、孤独之感,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在一起,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
过片“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切入送别的词旨。毋庸置疑,王缄的到来,在苏轼悲凉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现在王缄又要匆匆离去,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于是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后 ,愁肠皆已断尽,以后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无肠可断了 。“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意在借酒浇愁 ,排遣离怀,而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
结尾两句 ,苏轼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 ,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 。”本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天瑞篇》云 :“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 。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歇拍“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对此,顾随评曰 :“人有丧其爱子者 ,既哭之痛,不能自堪 ,遂引石孝友《西江月》词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 :‘譬似当初没你。’常人闻之,或谓其彻悟 ,识者闻之,以为悲痛之极致也。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 。”(《顾随文集·东坡词说》)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苏轼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临江仙 送王缄诗词赏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苏轼——《定风坡》
    苏轼漫谈
    试说对苏轼豪放词风的理解
    苏轼词中的现实主义
    苏轼篇——《水调歌头》
    苏轼与文人画
    名人名言  苏轼
    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苏轼——《浣溪沙》
    洞仙歌
    阮郎归
    行香子·过七里滩
    西江月·重九
    苏轼
    苏轼 次辩才韵诗帖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的乐天生活观
    刑赏忠厚之至论
    石钟山记
    前赤壁赋
    《江城子》————苏轼
    定风波
    苏轼的消极影响
    鹧鸪天
    苏轼诗案2
    水龙吟
    永遇乐
    满江红
    江 城 子
    教战守策
    苏轼:“不合时宜”的大宋第一才子
    苏轼章惇"交恶"始末:曾经的挚友 后半
    车陂五千苏姓人家皆苏轼后裔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苏轼 祭黄几道文卷
    苏轼 人来得书帖
    苏轼 醉翁亭记
    苏轼 江上帖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词5
    苏轼 李白仙诗帖
    苏轼 北游帖
    苏轼 渡海帖
    苏轼 一夜帖
    苏轼 令子帖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生平
    苏 轼(1037-1101)
    【作者小传】苏轼
    苏轼词1
    苏轼词2
    苏轼词3
    苏轼词4
    苏轼 春中帖
    苏轼百日救赎
    苏轼 获见帖
    苏轼 东武帖
    军妓欲从良 苏轼放"九尾野孤"留貌美"
    苏轼的感人大度:宦海风波恶 文心两相
    苏轼的爱情故事
    美术家 苏轼
    苏轼——《洞仙歌》
    苏轼智捉叛逃卒
    苏轼的诗词
    苏轼识人——细节决定成败
    苏轼诗词鉴赏[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
    康震博士:大文豪苏轼对海南文化的影
    走近苏轼——读《苏轼传:智者在苦难
    苏轼出川——一个四川人和他改写的中
    醉翁操·琅然
    苏轼妙语拒友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水龙吟
    洞仙歌·冰肌玉骨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洞仙歌·江南腊尽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
    浣溪沙
    惠崇春江晚景
    西江月(并序)
    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和子由渑池怀旧
    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汲江煎茶
    蝶恋花
    两宋党争与苏轼诗歌接受初探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定风波
    贺新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永遇东》
    苏轼:眉山学士百代豪
    水调歌头
    《春江晚景》(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
    恨君不上东封顶 夜看金轮出九幽----苏
    苏轼官路坎坷 扶丧返乡也被诬告为运送
    鸿飞哪复计东西——苏轼与《黄州寒食
    苏轼的散文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诗词欣赏
    行香子1
    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菩萨蛮
    虞美人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明 月 几 时 有
    苏轼 前赤壁赋
    苏轼与乌台诗案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
    水调歌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行质夫杨花
    苏轼——《蝶恋花》
    苏轼——《卜算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词作鉴赏
    行香子
    苏轼——《卜算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之一
    苏轼——《阮郎归》
    苏轼——《哨遍》
    苏轼诗案1
    苏轼——《永遇乐》
    苏轼——《洞仙歌》
    望江南
    苏轼的诗
    苏轼——《江城子》
    苏轼——《贺新郎》
    品诗:读苏轼的诗词
    苏轼酒诗的文化影响
    苏轼——《青玉案》
    苏轼之诗文鉴赏也无风雨也无晴
    满江红·怀子由作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
    浣溪沙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临江仙
    昭君怨
    浣溪沙
    西江月
    蝶恋花
    贺新郎
    苏轼——《行香子》
    江城子
    苏轼——《临江仙》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