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这种精神,顽强拼搏,去实现理想。
[生1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诗人以“沉舟”“病树”来比喻穷愁潦倒的自己,固然有些伤感、惆怅,但并不消沉,而是相当达观。因为,“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争荣,给自己以慰藉,以鼓励。这种在逆境中依旧扬帆起航,在滔滔江海中破浪前进的精神,正是他豁达胸襟的体现。
在《始闻秋风》中的“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诗句,描绘了“骏马”和“飞雕”两个具有神奇力量的形象,骏马思念边草而高昂起头,抖动卷曲的毛;大雕睁开睡眼,顾盼万里长空,那种将要奋蹄驰骋,振翅腾飞的形象,潜藏着无限的力量。这正是作者倔强进取精神的艺术写照,真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同样雄奇壮阔的意境。
[生18]刘禹锡一生参加革新运动,反对宦官掌握兵权、政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藩镇手中收回盐铁专卖等权利,免除民间积欠,革除额外进奉,罢弃苛税繁赋。
在革新运动失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长达二十三年之久。一次是与王叔文等进行革新活动,被贬放湖湘远郡;一次是因游玄都观写《戏赠看花君子》一诗,触怒权贵,又被排挤打击到岭南州郡。虽然刘禹锡长期遭贬,备受打击,但他仍然抗厉不屈。正如前面同学所说,从“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中的“蜂教诲”三字来看,说明他是一个勇于进取的人。“鹤仪形”则表现了诗人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诗人消沉颓唐,正如他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
这种精神在诗人的《再游玄都观》一诗中也有所表现,体现了诗人对于扼杀那次政治这动的政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出他继续战斗下去的坚定决心。
[师]刚才说过,许多人面对艰难的仕途,选择了一种消极隐退的态度。可刘禹锡面对政敌的排挤,陷害,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抗厉不屈的精神。虽然年事已高,还以“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来自勉,比起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透露出对暮年的伤感和无奈之情,要来得激昂、洒脱。而这种精神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刘禹锡在文学上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他的创新精神。大家来谈谈这个方面。
[生19]刘禹锡本着文学必须创新的原则,在《杨柳枝词》中向世人提出“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新精神,而且鼓励了那些推陈出新的人们,告诉他们:要勇于求新。
创新是人类文化、历史进步的必要因素。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躬亲示范。如在《秋词》中,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常人悲秋的传统,唱出昂扬的励志高歌,他深深懂得,古往今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意,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见萧条,感到寂寞,死气沉沉。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写之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把秋天写得多么悲凉、萧瑟、伤感。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赞同悲观失望的情绪。针对这种寂寥之感,诗人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那振翅高翔的鹤,在秋日晴空,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从而寓予秋天以希望、生机、活力。刘禹锡打破常规,去赞美秋天,说秋是美妙的,它赋予万物以活跃的、饱满的神韵,给人向上的动力。
[师]***同学给我们分析刘诗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是我们首倡的。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赶超发达国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生20]刘禹锡笔下的诗,有不少经久不衰的名篇,不少诗歌都流露出跌宕雄健的风格。
刚才不少同学谈到的他的秋诗,就是一反传统的凄凉、惨淡的气氛,变悲秋为颂秋,使秋天生气盎然,谱写了一曲雄壮的秋歌。
《始闻秋风》中的“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把骏马渴望战斗、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