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禹锡 >> 正文

 

秋词 诗词赏析

秋词

--------------------------------------------------------------------------------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秋词》诗词全文  
--------------------------------------------------------------------------------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诗词注释
--------------------------------------------------------------------------------
【注释】: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倪其心)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禹锡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秋词 诗词赏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刘禹锡是唐代为数不多的诗文成就俱著
    诗人医生刘禹锡
    刘禹锡生平简介
    西塞山怀古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昏镜词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聚蚊谣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踏歌词 诗词赏析
    刘禹锡【巫山神女庙】 唐诗名篇赏析
    西塞山怀古诗词赏析
    秋 词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西塞山怀古诗词赏析
    诗人刘禹锡简介
    插田歌诗词赏析
    平蔡州三首诗词赏析
    金陵怀古诗词赏析
    昼居池上亭独吟诗词赏析
    秋江晚泊诗词赏析
    望洞庭诗词赏析
    《八月十五夜玩月》 刘禹锡
    刘禹锡与《乌衣巷》诗慨谈
    刘禹锡诗歌
    刘禹锡游玄都观
    刘禹锡【石头城】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乌衣巷】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 唐诗名篇赏析
    相和歌辞·阿娇怨诗词赏析
    不屈斗士刘禹锡
    刘禹锡【始闻秋风】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资料
    岁夜咏怀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杨柳枝词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与歌者何戡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简介
    陋室铬(唐 刘禹锡)
    刘禹锡诗集
    刘禹锡【九华山歌】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
    乌衣巷 刘禹锡
    春词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禹锡论天
    唐宋名家词选——刘禹锡
    解读刘禹锡
    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法制思想
    诗豪——刘禹锡 简介及名诗推荐
    刘禹锡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诗精选
    刘禹锡的故事
    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陋室铬》赏析
    秋爽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桃花”诗二首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性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金陵怀古】 唐诗名篇赏析
    忆江南诗词赏析
    唐诗底蕴之 刘禹锡诗
    刘禹锡生平介绍
    刘禹锡【插田歌】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昏镜词】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聚蚊谣】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百舌吟】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的防人之心
    刘禹锡眼中的诗意瑶山
    刘禹锡【蜀先主庙】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的两首明月诗
    刘禹【西塞山怀古】锡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诗名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唐诗名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唐诗
    潇湘神诗词赏析
    刘禹锡【平蔡州三首(其二)】 唐诗名
    刘禹锡的父系
    刘禹锡与《畲田行》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
    再游玄都观并引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竹枝词(二首)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浪淘沙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欣赏 刘禹锡
    乌衣巷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论刘禹锡诗的历史地位
    刘禹锡 柳枝词欣赏 鉴赏
    刘禹锡:功利存乎民心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遂客,余自
    和乐天《春词》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踏歌词选一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插田歌欣赏 鉴赏
    刘禹锡平蔡州三首(其二)欣赏 鉴赏
    百舌吟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石头城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772-842)
    刘禹锡被贬受刁难 气出来《陋室铭》
    刘禹锡 金陵怀古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昼居池上亭独吟欣赏 鉴赏
    刘禹锡 始闻秋风欣赏 鉴赏
    刘禹锡 酬柳柳州赠别欣赏 鉴赏
    刘禹锡将会在21世纪拥有“豪宅”
    刘禹锡 淮阴行五首(其四)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望夫山欣赏 鉴赏
    刘禹锡 堤上行三首欣赏 鉴赏
    刘禹锡 阿娇怨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杨柳枝词(其一)欣赏 鉴赏
    刘禹锡 与歌者米嘉荣欣赏 鉴赏
    刘禹锡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望洞庭欣赏 鉴赏
    踏歌词诗词赏析
    简论刘禹锡的五七言古诗
    秋风引诗词赏析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
    刘禹锡对迁谪文学传统的突破
    刘禹锡:铁骨铮铮 宁折不弯
    做过朗州司马的刘禹锡其人及其诗歌成
    唐诗百话·刘禹锡:绝句二首
    唐诗百话·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刘禹锡蜀先主庙欣赏 鉴赏
    竹枝诗词赏析
    杨柳枝诗词赏析
    刘禹锡生平
    春词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赏析
    始闻秋风诗词赏析
    竹枝词诗词赏析
    杨柳枝诗词赏析
    刘禹锡 秋风引欣赏 鉴赏
    秋词诗词赏析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诗词赏析
    刘禹锡 台 城欣赏 鉴赏
    竹枝 诗词赏析
    竹枝 诗词 赏析
    淮阴行诗词赏析
    浪淘沙诗词赏析
    浪淘沙 诗词赏析
    浪淘沙 诗词 赏析
    玄都观桃花诗词赏析
    蜀先主庙诗词赏析
    石头城诗词赏析
    堤上行三首诗词赏析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诗词赏析
    与歌者米嘉荣诗词赏析
    望夫石诗词赏析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诗词赏析
    金陵五题·台城诗词赏析
    乌衣巷诗词赏析
    再游玄都观诗词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