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禹锡 >> 正文

 

刘禹锡:功利存乎民心

王友良
  “独宿望梅楼,夜深珍木冷。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碧池涵剑彩,宝刹摇星影。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这是刘禹锡在 《发苏州后登虎丘寺望梅楼》中的诗句。刘禹锡是白居易离任苏州刺史后的继任刺史。如果说白居易的风雅成了山塘的一景,而刘禹锡和白居易关于苏州的唱和,更是把山塘的风雅推向了极致。这世称 “刘白”的刘禹锡白居易,在苏州留下了太多的风雅,浓得让苏州再也摆脱不了!也就是在苏州的小流水之上、粉墙黛瓦之中,在一片温柔市声和江南的繁华中,姑苏温婉的民谣,《竹枝词》、《采菱行》等许多清幽隽秀的诗歌,那么的清和雅致起来,尽显江南风致!也正是这种歌吟,让文化浸入了苏州的骨髓,成了苏州的传统、苏州的魂魄。

  刘禹锡,这位极具文人气质又有传统士大夫气节的“市长”,在其间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王叔文曾说,刘禹锡有宰相之才。刘禹锡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因所参加的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的革新活动失败而被贬往了地方。

  刘禹锡在苏州做了三年刺史,对于苏州,他留下更多的是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他与苏州的情谊在他临走时写的《别苏州》诗中可见一斑:“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苏州人对刘禹锡也是充满感激和景仰,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 “三杰”,修建了三贤堂。

  千年后,当我再次审视刘禹锡,沿着他生活的轨迹,品读他脍炙人口的诗篇,他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让人回味与追思。

  刘禹锡一生遭遇多次贬官,虽身心遭受重大打击,但却一直没有失去一颗昂扬豪迈的心。特别是他对所处环境历史人文与自然风物的自觉关注,诗文写得十分爽朗。文中所表达出的一种旷达与自适,一种自信与刚强,永远散发“阳光青年”的味道,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更显现出刘禹锡的豪爽不羁。元和十年正月,在穷乡僻壤呆了十年的刘禹锡一行诸人,被召还京师准备起用。在结伴前去玄都观游玩时,刘禹锡一时兴起写了一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当权者看后很生气,认为“语涉讥讽”,结果这帮人又统统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做刺史。刘禹锡在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只剩下一片乱,他不怕惹祸,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当我们感受刘禹锡自信的同时,令人更难忘的是刘禹锡的豁达的人生态度。元和二年春天,刘禹锡与崔群、李绛、白居易等人在京城曲江池西岸的杏园里赏花宴饮,刘禹锡挥笔写道:“二十余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放逐了二十多年,头发都花白了,还能安然归来再游曲江,还能在杏园惬意饮酒,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也正因为有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才有后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情喷发;才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撼人力量。

  刘禹锡豪迈的气质和不羁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不屈不挠的斗士。《聚蚊谣》里,他把专权的那班宦官比做蚊虫害怕阳光,喜欢昏黑,专等天暗时分便喧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禹锡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刘禹锡:功利存乎民心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刘禹锡是唐代为数不多的诗文成就俱著
    诗人医生刘禹锡
    刘禹锡生平简介
    西塞山怀古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昏镜词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聚蚊谣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踏歌词 诗词赏析
    刘禹锡【巫山神女庙】 唐诗名篇赏析
    西塞山怀古诗词赏析
    秋 词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西塞山怀古诗词赏析
    诗人刘禹锡简介
    插田歌诗词赏析
    平蔡州三首诗词赏析
    金陵怀古诗词赏析
    昼居池上亭独吟诗词赏析
    秋江晚泊诗词赏析
    望洞庭诗词赏析
    《八月十五夜玩月》 刘禹锡
    刘禹锡与《乌衣巷》诗慨谈
    刘禹锡诗歌
    刘禹锡游玄都观
    刘禹锡【石头城】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乌衣巷】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 唐诗名篇赏析
    相和歌辞·阿娇怨诗词赏析
    不屈斗士刘禹锡
    刘禹锡【始闻秋风】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资料
    岁夜咏怀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杨柳枝词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与歌者何戡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简介
    陋室铬(唐 刘禹锡)
    刘禹锡诗集
    刘禹锡【九华山歌】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
    乌衣巷 刘禹锡
    春词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禹锡论天
    唐宋名家词选——刘禹锡
    解读刘禹锡
    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法制思想
    诗豪——刘禹锡 简介及名诗推荐
    刘禹锡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诗精选
    刘禹锡的故事
    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陋室铬》赏析
    秋爽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桃花”诗二首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性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金陵怀古】 唐诗名篇赏析
    忆江南诗词赏析
    唐诗底蕴之 刘禹锡诗
    刘禹锡生平介绍
    刘禹锡【插田歌】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昏镜词】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聚蚊谣】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百舌吟】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的防人之心
    刘禹锡眼中的诗意瑶山
    刘禹锡【蜀先主庙】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的两首明月诗
    刘禹【西塞山怀古】锡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诗名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唐诗名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唐诗
    潇湘神诗词赏析
    刘禹锡【平蔡州三首(其二)】 唐诗名
    刘禹锡的父系
    刘禹锡与《畲田行》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
    再游玄都观并引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竹枝词(二首)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浪淘沙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欣赏 刘禹锡
    乌衣巷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论刘禹锡诗的历史地位
    刘禹锡 柳枝词欣赏 鉴赏
    刘禹锡对迁谪文学传统的突破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遂客,余自
    和乐天《春词》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踏歌词选一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插田歌欣赏 鉴赏
    刘禹锡平蔡州三首(其二)欣赏 鉴赏
    百舌吟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石头城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772-842)
    刘禹锡被贬受刁难 气出来《陋室铭》
    刘禹锡 金陵怀古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昼居池上亭独吟欣赏 鉴赏
    刘禹锡 始闻秋风欣赏 鉴赏
    刘禹锡 酬柳柳州赠别欣赏 鉴赏
    刘禹锡将会在21世纪拥有“豪宅”
    刘禹锡 淮阴行五首(其四)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望夫山欣赏 鉴赏
    刘禹锡 堤上行三首欣赏 鉴赏
    刘禹锡 阿娇怨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杨柳枝词(其一)欣赏 鉴赏
    刘禹锡 与歌者米嘉荣欣赏 鉴赏
    刘禹锡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望洞庭欣赏 鉴赏
    踏歌词诗词赏析
    简论刘禹锡的五七言古诗
    秋风引诗词赏析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
    刘禹锡:铁骨铮铮 宁折不弯
    做过朗州司马的刘禹锡其人及其诗歌成
    唐诗百话·刘禹锡:绝句二首
    唐诗百话·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秋词诗词赏析
    刘禹锡蜀先主庙欣赏 鉴赏
    竹枝诗词赏析
    杨柳枝诗词赏析
    刘禹锡生平
    春词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赏析
    始闻秋风诗词赏析
    竹枝词诗词赏析
    杨柳枝诗词赏析
    刘禹锡 秋风引欣赏 鉴赏
    秋词 诗词赏析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诗词赏析
    刘禹锡 台 城欣赏 鉴赏
    竹枝 诗词赏析
    竹枝 诗词 赏析
    淮阴行诗词赏析
    浪淘沙诗词赏析
    浪淘沙 诗词赏析
    浪淘沙 诗词 赏析
    玄都观桃花诗词赏析
    蜀先主庙诗词赏析
    石头城诗词赏析
    堤上行三首诗词赏析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诗词赏析
    与歌者米嘉荣诗词赏析
    望夫石诗词赏析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诗词赏析
    金陵五题·台城诗词赏析
    乌衣巷诗词赏析
    再游玄都观诗词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