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天下”“千秋”,思绪飞翔在极广阔的时空里;而一心所系,则无非”英雄气”。——刘禹锡生活在需要呼唤英雄的时代,放眼四望,却不见英雄,来到刘备祠庙,思绪就如此这般地触起。想当年,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那时刘备还是个不显眼的人物。曹操可没看走眼,正是这位卖草鞋的”刘皇叔”,几经拚搏,成了”蜀先主”,”得”了位诸葛亮为”相”,成了曹操最强劲的对手。其”势”其”业”,都带着”英雄气”。刘禹锡临其庙而想其人,有觉其气”尚凛然”之感。然而继之一想,国运之兴衰,还得看后来人是否接得上班。刘备如此英雄,刘禅却极窝囊:被俘后,司马昭故意让他看”故妓”歌舞,问他思不思蜀。他答道:”此间乐,不思蜀。”留下了千古笑柄。想至此,刘禹锡只觉”凄凉”。这”凄凉”既针对古史,也针对唐史。唐太宗的后代们,也有许多”不象贤”之辈。全诗大半议论。其议论统观大局,扼住要点,锻成精警句子,透出仰慕和感叹。前六句气象雄阔,末两句有如”失势一落千丈强”,极能体现情绪。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农耕民族需要和平,且因需要和平而需要大一统。【海宁一把刀按:此语非参透中国历史者不能言。如汉匈对峙时代,匈奴为游牧民族,来去无踪,战之则退,无非换个营帐而已。而对边疆汉民族来说,一场大战则意味着一年颗粒无收。战死的人是牺牲,战后因饥馑而死者未尝不是牺牲。中央集权,也有其历史根源。】大一统的意义,与安定社会有关的,一是使边患距离国家中心地带尽可能更远些,二是尽可能减少内部纷争。古代文化人都深明此理。刘禹锡调职,从四川沿江东下,来到曾为江东割据政权江防要地的西塞山前,古今多少事,一齐涌上心头。须知,唐中叶最伤脑筋的社会问题就是藩镇问题。节度使们拥兵自重,王室实力衰微,无法控制大局。对于蠢蠢欲动的野心家们,刘禹锡预卜其命运是必然失败。刘氏的信心出于对人心所向的判断。而这判断又来自读史的收获。你看他把晋军破吴的战役写得多么轻容易举,你看他把分裂者的营垒扔在萧萧荒草之间,又是几许冷笑!”山形依旧”,蚍蜉撼树谈何易,何况山!但刘禹锡绝不是傻哈哈地唱太平歌的白痴。”几回”两字,充分估计到野心家们会忘记历史教训,还有可能捣乱,从而带来战祸、破坏、伤亡……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首句说山还在,就是说繁华已经不在。提起石头城外的群山,还有深意:孙权建都时,原就看中城边的山势,像龙盘虎踞,利于固守。然而六朝始终无法守住繁华,可见繁华消逝另有原因。次句写潮声,实有虚境对照:从前的石头城笙歌不绝,在喧闹之中,谁还注意潮声?而现在的涨潮退潮声,人们却听得清清楚楚,可见石头城已陷于一片死寂之中了。末两句说月亮还保持旧习惯,直到夜深才进城,把今昔对比写得别出心裁,把感慨写得特别深刻。古人一般很少夜生活,只有特别追求享受的富贵人家才秉烛夜游,听歌看舞。刘禹锡把月亮拟人化,说它很有经验,觉得夜深才是更热闹的时分,于是养成了姗姗来迟的习惯。不过,它现在一仍旧贯,夜深才过女墙来,就有点滑稽了。它是真的不知人事改,还是特意回来旧梦重温或者倾情凭吊呢?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