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已作了详细的分析,我只想谈谈我的感慨。
它使我想起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烂灿的文明,铸就过举世瞩目的辉煌,古代的文明使中国繁荣鼎盛,国威远播,可近百年的屈辱的历史长廊,这刻骨铭心的记忆,刺痛多少中华儿女的心。
今天,尽管我们身处一个和平稳定、较繁荣昌盛的社会,先辈们己经替我们收回了河山,讨回了尊严,但我们始终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永恒的真谛。我们的祖先为祖国的文明史写下了许多华美的篇章,赢得了许多荣誉,今天,这本史册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理应续写出更加瑰丽的诗行。
我们要从先辈那里学习优良传统,也要吸取经验教训,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必须比前人做得更光彩夺目,重振国威。
[师]翻开史册,我们何尝不为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产生诸多感慨,不少历史名人在举步维艰时选择了消极隐退的道路,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的交接棒己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刚才×××同学己替我们作了响亮的回答。刘禹锡历尽沧桑,始终保持一种顽强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继续交流。
[生14]刘禹锡生活在动乱的中唐时期,那时社会动乱,官场黑暗,诗人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揭露上层社会的黑暗腐朽,因此长期遭贬,备受打击,可他并不妥协,不随波逐流。
我想来谈谈他的《昼居池上亭独吟》。诗的前两句“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勾勒出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烘托诗人孤独闲适的神韵。其实这也不难看出,刘禹锡在受打击时,有过退隐深山,如陶渊明一样做个隐士的消极念头,从他的传世名作《陋室铭》中可看出来,这“陋室”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集中体现了诗人抗厉不屈、勇敢顽强的高尚品格。“蜜蜂”是勤劳、无私、团结精神的象征,作者从它身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鹤仪形”则是君子的仪形,他在另一首《鹤叹》中有“徐引竹间步,远舍云外情”即写出了鹤的神态,表现了诗人高洁傲岸的节操。这两句诗抓住了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特征,构成鲜明的形象,很耐人寻味。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古人饮酒,大都为消愁、享乐,而诗人则是为了“调性灵”,即调节精神。这与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是一致的。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这与《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也相一致。诗人因为对朝政心怀不满,遭排挤放逐,无政可从,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苦闷又无可奈何。饮酒、抚琴既是诗人不甘沉沦、力求振作的表现,又是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情操。
最后两句“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表现了作者的达观,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不失君子风度,但用反问结句,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暗示朝廷“有士不用”,又不直接点破,诗意含蓄,回味无穷。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千多年前大文学家的性格和内心。
[师]刚才***同学给了刘禹锡一个“大文学家”的称号,是不是有些过誉了?
[生15]是,我认为他与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不能相提并论。
[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16]我谈淡“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这两句诗,因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美好的心灵。
试看,池塘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作者静静看去,颇受教益。蜜蜂“咀嚼华滋,酿以为蜜”,一生何尝偷闲?对于敌害,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这些,引起了诗人深深的思索。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屡遭贬谪,也曾产生过消极隐退的念头,可他从蜜蜂身上得到了启示。
诗人从白鹤身上也受到启发,他在另一首《鹤叹》一诗中想象出“鹤仪形”的形态,曲折地表达了高尚人格,正因为如此,诗人修德至勤,表现了“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
由于诗人力主改革,抗厉不屈,多次遭到贬谪,可他没有屈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
我们现在虽然没处于诗人那样的逆境,可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坎坷曲折,我们要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