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图文]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二)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雨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霁(    )
(3)晏子入见,立有间(    )   (4)逸而知人之劳(    )
(5)公披狐白之裘(    )       (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
(    )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
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
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
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
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    )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
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
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
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
【参考答案】
一、zhū  xiàng duó  gōng  zī xún  yì  pián zhī  xián  páo
二、(1)泥古不化(2)鞠躬尽瘁(3)好逸恶劳(4)见利忘义
三、(1)拘泥(2)追究到底(3)河流的形势(4)因此(5)固执,坚持某种主张(6)代词,这样(7)迎着,顶着(8)成功,办成
四、C
五、(一)1.海瑞 明朝 吴晗《海瑞罢官》
2.(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4.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
(二)1.(1)下(2)放晴(3)一会儿(4)安闲(5)兽皮大衣(6)给予
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4.C 5.D 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治水必躬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