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一课一得
(9月1号——9月14号)
《七律 长征》
刚接触(19)、(20)班学生,所以第一课侧重于学法的指导,以便让学生尽快地和老师相适应,真正达到课堂的互动,如:诗歌中的颔联,我就抓住了“腾”“走”这个词让学生去思考,同时教会学生在分析文章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去分析,所以,这堂课虽上了1课时多些,我想同学们的收获还是蛮大的,同时,虽和学生不认识,从学生周记本上得到的反馈还算成功。特别是诗歌的朗读,我从几个方面指导后,学生的朗读感觉就是不一样。其实,教会学生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础。
《长征组歌》两首
在学习了第一课的基础上,这一课相对就简单多了,画面的出示让学生身临其境,这堂课我更侧重朗读,在第一课朗读的基础上提升,同时想象画面去背读,感觉学生进入了一定的佳境,我想:有时课堂教学也许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胜过老师的灌输,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文章就理解了。我想学生都有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不一定每堂课都要老师讲解得很具体。
《老山界》
“对精彩的语段进行赏析,指出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在场景和环境描写中的应用,说明其表达作用。能结合文章或语境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中心的理解。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精彩语段。”是我这堂课的重点,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很积极,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只是你没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将他们的优点扩大而已。受到赏识是孩子心灵处最强烈的需求,有了赞美会快乐, 有了赞美会开朗, 有了赞美会幸福.所以,就让我们的孩子在赞美声中成长吧!
《草》
这堂课自认为问题设计精当,处理简练利落。 这是一篇小说,我从分析人物和情节入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反思不妥之处在于否定的评价没有在积极肯定的同时给予恰当地指导,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并进一步纠正自己的偏差,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来。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评价,都使学生永远感到的是鼓励,永远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这样的评价循环往复,会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因为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学生具备了这种财富,他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财富。这点我一定我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
《长征》节选
一堂课下来,总结不足之处:
(1)教学中使用的资料要有实效性,不能把没经过处理的原始资料给学生,因为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是有限的。(2)在设计教案时,尽量避免出现很难解决的问题。(3)在设计教案时,不要面面俱到,应该有取舍,有侧重点。(4)学生在活动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5) 教学中,要注重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对于学生有价值的发言,教师的评价应该使学生有自豪感。
第一次作文
努力把第一堂作文课上得富有诗意,所以,在二次备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回顾儿时记忆的内容:“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童年是什么?是幻是真;是喜悦是悲伤.或许只是那一串糖葫芦,或许是过节时纸糊起的兔灯,或许是站在河边吹芦苇的沙沙声响……”学生们在回忆自己的事时说了很多很多,同时把方法指导融入进去,我想这也是作文备课的一个方法吧,以后再努力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一课一得
(9月17号——9月26号)
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课堂活动很好,特别是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也让学生有当主持人的尝试。特别是请学生说说主持人应有什么要求时,学生的发言很到位。但发现学生在练习当主持人的过程中,由于事前没做好成分准备,学生上讲台当主持人时语言不够流畅,很多人要看稿,这是以后在上课时要注意的,事先的准备不能缺少,这样,课堂才能达到预先的效果,不能 “用浮躁的活跃让学生习惯肤浅”。
宗慧敏的写作指导课(组内活动课)
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感受我们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美。特别是导语的设计,一下子融进了课堂的氛围中。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适时的加以点拨和评价,在学习中让学生明白写景的要求,自然而有序。
学生在谈体会的交流中将几处景物描写的理解说得更透彻,体会更深刻,在有所感悟和思考的同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同时如果让学生的阅读材料更丰富些,在提前阅读的基础上,上课的效果可能更好,学生写作的效果可能也会更好,如:《小巷》、《狼山脚下》、《异乡听雨》、《心中的石竹花》、《江南水韵》、《遍地金黄》、《心中的百合花》、《绝版的周庄》2篇、《爬上窗台的绿色》、《梦里苏州》、《在水一方》。分类看,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写法,可能实际指导意义更大一些。
《枣核》
通过这节课的分析,我明白了:首先,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味,语文课是“用思维与精神的历险使学生走向博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要尽可能地相信学生,依赖学生,鼓励学生,只有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担当好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而不能越俎代庖。第三,语文教师还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在赏析具有中国味的景物时,我变换了原有课件的内容,让学生更多的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而这些仅靠教学用书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如古人所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自身积淀厚了,识理多了,视野宽了,立足点高了,语文教学才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最后一课》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我上完这堂课的想法,因为本文涉及到2个主人公,如果让学生单调的去分析人物形象,课堂难免会枯燥,一堂课我让学生在说好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我选择分析的人物,一致推选小弗郎士,可能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吧,让他们自己做批注,小组讨论。学生们的热情很高。第二堂课我以一个主问题牵引着这堂课,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只是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上升到高潮的分析。整体效果不错。
《古诗四首》
4首我分了2节课完成,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这些是我上4首诗歌的目标,结束后,感觉《泊秦淮》上得最好,无论对画面的描述,对主题的理解,对曲笔的运用,是上得最成功的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上得较简洁,感觉对陆游的心境学生还没有理解到位,这是我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
《作文指导课——我的故事系列之二:童年像一阵风》
1、我让学生跟我一起回顾了童年趣事,结果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发言踊跃,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知道了原来作文并不无材料写,学生的思维也发散了,30几个人发言了,大家三言两语的说着一些趣事。(抓住取材)
2、让学生回顾丁立梅的文章,说说写作的特色。(构思)
3、范读文章,请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板书作文要求)
4、翻开自己的周记本,修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2节课的作文时间,集中在一堂课指导,时间很匆忙,如果让学生再说说趣事的过程,画面,可能更好。
《晏子使楚》
这是我自己的备课,所以对课文比较熟悉,在备课的过程中注重了课文的重点,所以上课得心应手,这节课是围绕“读”来进行的,个读,集体读,背读……在分析重要字词时注意了“之”的整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尝试着改变老师范讲,让学生自己提问,联系书下的注释,实在有不知道的再问老师。这节课有2处疏漏之处:第一,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时,有两个同学发言,我只是简单的肯定了第二同学的发言而没有指出第二位同学的概括好在哪里。第二,在20班上课的时候,扯话题扯得太远了,第一节课时间不够,导致第二节课显得有些匆忙。
语文课堂教学一课一得
(9月29号——10月19号)
《背影》
总体来看,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上成了一堂美学课,文学课的设想基本实现了。有好几个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的联系实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独辟蹊径,甚至对我都很有启发。我想,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都是学习者。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但在调动学生上还应再想想办法,很多学生说是怎样的一个背影时很投入,可是说说自己的父亲时没有更多地展示,说的也只是些生病时才能理解的父爱,平常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事情说得不多,情感不够投入。很想以后找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延伸。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