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仅有143字五句话的文言体议论文,安排在《人与环境》单元最后一课。课文论述了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这一主题与今天创建和谐社会、反腐倡廉相吻合,是一篇古为今用、借古喻今的好教材。本文语言精炼,好懂易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不难翻译。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名理导行,树立并仰慕海瑞形象,关注中国水利,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魅力和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真正体现文言文教学的三个层次:语言教 育——审美教育——文化体认。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熟读成诵,掌握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根据注释翻译全文。 2、了解海瑞其人其事,认识到不但治水,干任何事情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 3、理清文路,学习本文以正反对比为代表的多种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 4、体味文章整散交错,精确凝炼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实虚词的落实,对比论证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了解海瑞形象。 教学创新设计: 1、以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导入新课,并以一系列名言名句认识人物,理解课文,以“躬亲”结构全篇教学。 2、以教师示范,纲要信号法指导学生当堂背诵。 3、以介绍人物背景资料为依托,用数字序列确认海瑞形象特征。 4、以层层深入的方法挖掘正反对比论证的妙用,引起学生对中国水问题的思索。 教学方法:示范法、讨论交流法、多媒体投影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安排一定时间的自习) 教学过程:(正式上课前投影近期党政领导亲临前线抗洪的资料图片) 一、谈话导入,揭示“躬亲”,了解作者 1、大家都熟知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实际上他还有一句教子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投影全诗)躬行即躬亲,亲自实践。从刚刚播放的图片得知,中央地方领导每每亲临一线抗洪。那么洪水过后应干些什么?(板书:治水)治水需要领导怎么做?(板书:躬亲)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治水必躬亲》(彩笔书“必” )。从题目看应是什么文体? 2、走近作者钱泳 (1)自读注释,补充其关注士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著名诗人。 (2)出示作者名言,验证其身份 &S22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4、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点
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
难点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课时
一、预习情况交流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
躬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2、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 (2)躬历山川( )
(3)好逸而恶劳( ) (4)计利而忘义( )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4、填空
《治水必躬亲》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二、导入新课,文题解析。
三、诵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疏通课文,全班交流。(翻译课文)
五、课文研读
1.如果将第一、二段的位置颠倒,其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怎样?
2.课文第二段是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阐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若去掉后其文章的论证效果怎样?
3.通过研读课文后,你可结合现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各一,阐明躬亲、清廉的重要性。(提示:A.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建设者们躬亲、清廉,造福子孙后代,功盖千秋。B.由于少数人贪污腐败,致使豆腐渣工程出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结合句意解释加粗的字词。
A.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 B.是以必得躬历山水( )
C.亲劳胼胝( ) D.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
E.远嫌而避怨( )
二.翻译句子。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三.默写。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