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教学简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设想:本文是文言文,当以诵读为主,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养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应重视文章的诵读和习惯的养成,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其次,文章短小精悍,脉络清晰,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运用鲜明,因此,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可我们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
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 自由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
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 集体朗读。 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养成“三看一查”的习惯)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
试用
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 看课后的探究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将自学得到的成果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小组互译、互评、互议,最大程度上理解课文。)
全班交流: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
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 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对比论证)
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显示)(1)
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
文章以
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2.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作适当补充。(完成板书)
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课文第二段:这一段先正面讲
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四)加强巩固:
1. 反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2. 完成“探究·练习”中的习题二。
(五)课后作业:
1.课后查阅有关海瑞的文章,进一步了解
海瑞其人其事。
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海瑞治水躬亲,清廉
(正面)躬历山川,亲劳胼胝不躬亲,不亲廉,则治水不成
(反面) 正反对比论证(提出论点) (摆事实,讲道理)
二、课内研讨
1. 情境导入
2. 听课文朗读录音。
3.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4. 读课文,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弄懂课文大意。
5. 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
6、文中讲到治水要防止的现象有哪些?
7、治水时为什么要亲躬?
8、“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与前文是什么关系?从哪里得知?
9、文章为了说明治水必亲躬,用了谁的事例来证明?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三、训练巩固
1. 解释加点的字。
(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2)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3)非相度不得其情。
(4)非咨询不穷其致。
(5)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6)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7)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8)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2. 指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泥于掌故。
泥:古义 ;今义 。
(2)盖地有高低。
盖:古义 ;今义 。
(3)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举:古义 ;今义 。
3. 用“/”线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而 随 官 人 役 亦 未 尝 横 索 一 钱。必 如 是 而 后 事 可 举 也。
4. 从本文看,怎样才能治好水?说说你的看法?
5. 写出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
四、拓展延伸
1、文章为了证明治水必躬亲的观点,列举
海瑞治水的例子来证明,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2、现在人们保护水资源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文中又 说要治水达到征服大自然,你以为两者相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选择性作业: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主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衣褐( )
(2)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
(3)父以足受,笑而去( )
(4)良因怪之( )
(5)谷年十有五( )
(6)是负义也( )
(7)乃载祖归养(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父以足受 汝何以收此凶具 D. 直堕其履圯下 其一犬坐于前
3. 用
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良殊大惊,随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捐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下来。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
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言大意。
2、难点:论证方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2、海瑞简介
海瑞,明广东琼山人。明代嘉靖举人。曾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力主严惩贪污,病逝于任上。谥忠介。著有《海瑞集》。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三、疏通文意
弄清主要词语意思。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穷:追究到底。 致:事理。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 缓带:宽束衣带。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参考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四、理解内容
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落石出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五、探究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明确: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五、小结
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道理简明,论据确凿,令人信服。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