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治水必躬亲》的案例



三.小结 

1.(老师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以达到尽可能背的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治水的一个方法,有两个不可,分别是~~~,因为~~~,所以必须~~~。 

接下来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举例论证,即昔海忠介~~~。这说明治水必须躬历山川,亲劳胼胝。除了这一个,还要清廉,即亲给钱粮,~~~,这说明治水官吏还要清廉。作者又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从反面论证另一种情况,即如好逸恶老~~~ 

2体裁为议论文。 

3. 所学道理:治水必躬亲。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正反论证。 

5..古今字词义: 

泥:(泥土)拘泥 

掌故:( 过去的规章制度)过去的故事 

盖 :(因为,表原因)盖子,盖住 

穷 :(追究到底)经济上贫穷 

举:(成功,完成)举起 

.6重要字词解释: 

相度 咨询 是以胼胝 昔 未尝 

7。 .按字义写成语: 

泥于掌故 非相度不得其情 

远嫌而避怨 非咨询不穷其致 

8. 按成语写句子: 

好逸而恶劳 计利而忘义 

9 .收获: 

(1)治水必躬亲 

(2) 事必躬亲 

(3) 治学必躬亲 

课外作业: 写一篇关于学习的小短文 

《治学必躬亲》 

要求: 

1.运用典型事例; 

2.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200712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市07语文优质课观摩活动,听了六位教师讲《治水必躬亲》这一课。六位教师的课上的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对我的启发颇深:语文课如何上才算好课,语文课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欢迎,语文课如何上才使师生轻松快乐,这也是我多年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下面就此对具体情境下发生的典型事件,对教学的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述,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我认为六位教师教学内容一样,但教学过程与方法不同,效果截然不同。有代表性的有三位:宇老师(榆次一中)、裴老师(榆次乌金山学校)、郑老师(榆次九中)

宇老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一、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放壶口瀑布的照片,让学生回想有关河流的诗句,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河流的诗句。让学生积累诗句。二、学习新课:1、请一名同学读课文,指导朗读,读准字音,正确断句。2、提问学生疑难,先生生解决,而后师解释。3、检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4、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子的特点或句型特点,帮助学生背诵。学生首先发现文章第二段先是正面论证,后是反面论证。后来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看句型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了第一段有并列的对偶句,教师立刻告诉学生那就是骈句,兴盛于南北朝的骈体文就很优美,:唐朝的王勃?滕王阁序?就是著名的骈文。其它句子是散句。其他同学又发现了第二段也是有骈句和散句。本文是交错使用骈句与散句。就此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本文的写作特色的教学目标,"交错使用了整句和散句","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原来教学是这样自然,改变了教师总结归纳写作特色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划出"……不可……不可……………………是以……"的重点句型词,然后体会、背诵。5、探究:文体、论点。6、探究人物:海瑞包拯范仲淹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7、齐读课文。三、写作:""必躬亲。

此教学过程和方法遵循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构建了适合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形式--内容--形式,即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先从形式入手把握内容,再从内容的理解中领悟形式。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规律。灵活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治水必躬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治水必躬亲》的案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