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周德平 一、通读全诗,借助注释和字典,读准每一个字音 1、读准字音。 2、重点词语的解释。 3、熟悉诗的内容:借助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二、反复朗读,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 1、借助注释和字典,逐句理解,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第七、八节,雨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2、教师解决疑难问题: 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区别: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三、仔细品读,熟读成诵 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 诗人海子说过:诗是抒情,抒情是血。朗诵能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从而体会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声音的音韵美、意象美、语言美。 1、品析语言,感受艺术美: 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入手,体悟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首诗的语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还善于针对诗人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等,将无形的爱,形象化,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2、揣摩,体味意境美: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每首诗词的意境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 意象包括“薏”和“境”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虚实相生。它既包含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包括了形象中蕴涵的发人深思的思想和令人激动的感情。因此,意境就是作品中描写的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和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同意的结果。 本首诗的意象有:田圃、牧场、鱼塘、小溪、山峰、白云……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生发意境。让学生考虑,你怎样将某种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面?体会这些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诗人不同寻常的构思,体会诗人的浓浓的爱薏。 四、总结本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五、完成课后练习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雨说,郑愁予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雨说》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