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1、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  
“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是失去理智的、荒唐、愚昧而疯狂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古藤萝”被无情砍伐是那个时代悲剧的见证。  
1、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他对此有怎样的感触认识呢?请阅读第10段把作者的认识感触划出来。  
“他悲愤、惆怅,他有一点安慰,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值得留恋,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一位令世人钦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愤、惆怅、安慰仅仅是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悲叹个人身世不幸吗?  
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曾经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对那一段历史他思考的更深,更远,他更悲叹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在真、善、美被践踏、遭劫难之后,这株仅存的藤萝,

 就具有了特殊意义,不是所有的真、善、美都被毁灭殆尽,如天使一般的真纯、善良、美好的化身—古藤不是依然在那里释放着力量吗?所以这让作者觉得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研读第三部分:感受“古藤萝的悲剧”力量。  
思考:“然而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作者以自己前后矛盾的感慨揭开了“古藤萝悲剧”的序幕, 怎样理解作者前后矛盾的感慨?  
明确:古藤萝存在——意味着人间纯真、善良、美好的存在; 古藤萝毁灭则意味着人间的纯真、善良、美好遭到杀戮。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看作者如何凸现这悲痛?  
1、请阅读11段找出你认为能表现“悲”的描写  
如:“它们仿佛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让人想到一幅凄美面:一位天使般善良的绝色美女在临死前绽放着世间最美丽的笑容。  
2、阅读12段后思考  
美好人或事物遭到杀戮会让人震惊恐怖,更会悲叹、同情他们的命运,这本是人之常情,作者为什么要说:“我是一个没出息的人,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难道关注小花、小动物,为它们的不幸流泪、叹气就是没出息,就是渺小的吗?  
提示:作者当然不是没出息,渺小的角色,但普通人中也有许多人象他这样怀着一颗博爱之心,难道也都意味着没出息?这是针对文中的什么人而言?(伟人)  
3、伟人固然让人钦佩、敬仰,为常人所不可企及,但他们不是圣贤,也会有缺点,也会犯错误,本文这里是针对伟人的哪一缺点而言?对此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思考讨论)  
明确:伟人有时缺乏博爱之心,为了一己之私,制造事端,甚至滥杀无辜,这是勿用置疑的。本文这里即是针对伟人的这一缺点而言。  
“我”以及向我这样感情丰富,怀有博爱之心的人,也许注定永远都不会有伟人的丰功伟绩,但面对伟人的制造事端、滥杀无辜的业绩,“我”同样鄙视、厌弃。我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普通人,拥有朴素而真实的博爱之心。  
4、阅读13——14段感受作者的博爱之心  
面对传说中的美丽天使被毁灭的惨状,作者当然会感到震惊、恐怖、悲哀,找出文段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句、段,读一读、品一品。  
例:“我有点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疾趋而过。……悲哀至极……”。  
“14段,表现了美丽的天使被无情的杀害之后,她内心悲叹、怨恨、愤怒、控诉、谴责。作者正是要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天使就是天使,即使被毁灭了,依然让人感觉到她美丽的哀怨的哭泣,感慨她曾经的优雅历史:她是那样的善良,二三百年来与同伴和睦、友善相处,虽阅尽人间沧桑、饱经风霜雨雪,见证了燕园的历史,却从无害人之意;即使遭人暗算,在浑然不觉时依然朝着世人微笑,这是何等的纯真与善良;只有奉献之意,为世人送去淡淡的幽香、绽放甜美的微笑,全无防人之心,这该是怎样博大的胸怀啊!”  
“然而愚蠢的施刑者全无恻隐之心,爱护之意,看不到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真正可叹可悲。”
全班齐读,试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之一——讴歌真、善、美,并警醒世人懂得发现与珍爱。  
5、阅读15段感受强烈的悲剧色彩,反思悲剧原因。  
这一幕悲剧如果发生在“十年动乱”期间,是不足为奇的,因为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可是它发生在“十年动乱”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这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迅速提高,已经奔上小康之路,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显得那样的贪乏。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维护之,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积极、良好的精神素质的大问题。  
这样的悲剧如果是发生在偏远落后的荒蛮野岭之间,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发生在中国最具历史文化渊源的北大,这里是中国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是思想最为解放的最高学府,然而堂堂燕园里竟没有第二个人关注藤萝的生死,并为之悲哀的,这就使其悲剧意味更加浓重,同时也引发读者更深入的反思这种悲剧的根源:除了指挥者的失误,执行者的无知,更主要的是人们心中的流毒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奴化教育让人们失去了应有的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思想,面对社会、自然、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叙说,心灵变得麻木不仁,这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幽径悲剧》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