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
五、课后作业(选做一题) 1、写一写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通讯地址:100871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 2、读一读 季羡林回忆文革时期的散文集《牛棚杂忆》 3、做一做 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 的援助之手。 [设计说明: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少做题多思考;少做题,多实践。这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后记: 学生能否进入文本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无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深层 次理解的前提条件。只有读进去,才能有理解,有体验,有感悟,有思考。本篇教案设计紧扣藤萝的不同境遇下的形象,调动多种手段让学生去感知,从而学生很快进入文本,品悟内涵。在阅读与对话中理解主旨,感悟评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注重阅读的文化建构,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幽径悲剧》导学 方银官 一、主题解说 《幽径悲剧》是一篇描写细腻、抒情动人的优美散文。写的是幽径中一棵古滕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棵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整个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表达了对无端毁灭自然和生命的行为的痛恨,抒发了关心、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感情。引发读者正确对待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让读者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明白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善待自己。 二、层次分析 全文共16个自然段。1-6自然段写幽径的美景;7-10自然段,着力写出幽径藤萝之美。其中第7自然段写藤萝的历史文化底蕴,第8自然段从多个方面写藤萝的特点:无棚无架,生命力旺盛,不引人注目。9-10自然段写“这一棵”藤萝幸免于难,作者心中感到欣慰。11-16自然段,写藤萝的悲剧。作者先写悲剧发生后的惨状,继而写自己心中悲哀至极的感受,最后表明自己要永远关注和热爱自然、生命。 三、特色梳理 1、层层铺垫,突出中心。从局部看,写幽径是为写古藤作铺垫,写古藤是为写一棵古藤作铺垫,写众多古藤未能幸免于难,而“这一棵”却躲过劫难,是为下文写“这一棵”古藤被愚氓砍伐的悲剧命运作铺垫。从整体看,前面的描述是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的。这样突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关注和热爱这一中心。 2、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写幽径,写藤萝运用了描写,或绘形,或绘色,或绘声,充分写出了古藤萝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在此基础上,作者放纵自己感情的潮水,用心理描写、正面和反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以极其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抒发了自己的悲愤和惆怅,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毁灭美的“愚氓”,表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3、语言特色:精炼、纯粹,通俗而又雅致。 ①用词上,在大量的现代语汇之中,兼用了文言语汇,如:“诛伐”“焉知”“愚氓”等。还用了不少成语和一些四字短语。如:等闲视之、曲径通幽、月白风清等。 ②句式上,以散句为主,在散句中又间以骈句或对偶句。如“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 《幽径悲剧》精读精练 [基础训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懦者 ②摇曳 ③虬干 ④愚méng ⑤liàn yàn ⑥万hú 2、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加以订正。 口诛笔伐 精神抖擞 漠不关心 相应成趣 屈径通幽 鲁殿灵光 林林总总 司空见惯 错别字 订 正 3、“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其中”“足”的意思是 ,“不足不外人道也”出自 朝 (人名)的 (作品)。 4、在文中,“曲径”和“幽径”都是指同一条小路,请说请它所在表达意思方面的侧重点在哪里。 ①曲径: ②幽径: [精段阅读]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5、为什么“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真有点怕去了”? 6、从文中可以看出幽径的藤有怎样美好的品质?(用原句回答) 7、作为植物,古藤萝是不会哭泣的,然而作者却说“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作者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8、作者反复写古藤“死”后自己的感受,目的是什么? 9、作者说“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含义是什么? 10、如果你就是这棵古藤萝,你会向人类申诉些什么呢?请具体描述。(100字左右) [延伸拓展] 11、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这一话题写一句广告词。 ①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幽径悲剧》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