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小学 程芙蓉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位著名的能言善辩的人,叫晏子。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练说:什么是“晏子使楚”? 2、介绍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⑴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⑵ 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⑶ 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课堂交流: ⑴ 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⑵ 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⑴ 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⑵ 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⑴ 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⑵ 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⑴ 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⑵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⑶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⑷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⑴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⑵ 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①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②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⑶ 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2、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⑴ 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⑵ 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 理解:水土不服。 A、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② 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⑶ 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 4、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5、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6、小结: 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四、作业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3、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晏子使楚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