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小小竹排画中游 >> 正文

 

树木是这样“密”起来的──《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断与评析

树木是这样“密”起来的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断与评析   浙江省海宁市石路中心小学 沈志媚     【背景介绍】

  《小小竹排中游》是人教版一册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儿童诗。“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全诗共四句话,但要一年级小朋友真正读懂全诗,尤其是了解“顺水流、树木密、鱼米乡、画中游”等词句的意思,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确定教学目标时,执教老师觉得:除落实“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一目标外,更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展开想象等形式来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诗文的优美。为此,就“词句”这一项,目标预定为“重点了解‘树木密’的意思。”
【初教片断】

  多媒体面定格:中间是一条河流,两岸是茂密的树林。

  师:大家看,许多树木像好朋友一样手拉着手,紧紧地挤在一起,就是“树木密”。谁来说说,“树木密”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树长得绿绿的。

  生2:是说树上是有小蜜蜂的。

  生3:就是树长得很高大。

  生4:我觉得是树木像好朋友一样,挤在一起。

  师:(喜形于色)你真聪明,大家表扬他。

  众生:棒棒,你真棒!
【讨论】

  在以上片断中,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没有建立“树木密”的概念。这一堂课,把词句训练的重点定在“树木密”上是很有必要的。可是,一年级小朋友刚刚学课文,不但没有掌握感悟词句的一般方法,而且也没有多少感悟词句的实践体验,甚至于大部分学生连从教师的话语中“捕捉”信息的能力也不够强。根据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更应该通过直观演示或动手操作等形象的手段来让学生自主感悟什么是“树木密”。
【复教片断】

  场景描述:教师戴上小竹排的头饰,边演示“顺水流”,边说:“大家看,一只小鸟飞来了;一条小鱼也游过来了!”两位学生分别戴上小鸟与小鱼的头饰跟着小竹排前行。

  小竹排:这里有一棵大树。(教师为一名学生戴上大树的头饰,请他起立。)

  小鸟:这里也有一棵大树。(另一名学生戴上头饰起立。)

  小鱼:这里有好几棵大树。(几棵大树挺立着。)

  小竹排:这里有一大片树木。

  ……

  (不一会儿,全班学生都戴上树木的头饰“挺立”着。)

  小竹排:哇,树木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了。

  (另一个板块的教学又开始了。)
【讨论】

  看完这个片断,第一感觉便是:好戏刚开头,怎么戛然而止了?应该说,教师以情境表演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展示了“树木密”的景象。这一景象鲜活,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可以为学生感悟什么是“树木密”牵线搭。但是,就在这一景象建立的时候,教师却又“大包大揽”,直接道明什么是“树木密”。殊不知,就是这一替代,使学生失去了参与“感悟实践”的良机。诚然,我们不能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准确说出“树木密”的内涵(这也不现实),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虽然还只是刚学课文的学生用个性化的言语来描述自我体验的机会。即:让孩子们用童声稚音尝试“咬文嚼字”,尝试“感性描述”。因为,我们的阅读课不仅是要让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时时处处参与阅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阅读并发展语言。
【公开课片断】

  全体“大树”已经挺立着。(前面的场景如前。)

  师:这一棵大树,请你看看你的周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许多许多的大树。

  师:我想请这一棵小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2:我看到了许多树绿绿的。

  师:是呀,许多树连在一起,看起来一片绿色。

  师:(问另一棵大树)请你数一数,你的身边有几棵大树?

  生3:1、2、3、4、5……

  师:数得清吗?

  生3:数不清。
  
  师:树多得数也数不清,树木真密呀!

  出示“两岸树木密”进行朗读指导。(两遍)
【教研员评析】

  除创设情境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原有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感悟“树木密”的内涵。如农村的孩子都应该有这样的经验:树木密的地方比较阴凉。
【笔者随感】

  “在语感最敏锐的地方,‘赤’不仅表示红色,‘新绿’也不仅仅表示新的绿颜色。”回头细想,参与这一课集体备课的教师们在认识“树木密”的时候,也大多从“数量多”这一视角来感悟。而说实在的,我们都知道,两岸树木密的时候,河中该有许多树的倒影;树木密的时候,小鸟可以从这一棵飞到那一棵;树木很多的时候就成了树林子了,孩子们可以在树林子里捉迷藏……如果这一个片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并让“小鱼”说说水中的倒影,让小鸟说说在树林中飞翔的快乐,让更多的小朋友说一说在树林里玩耍的感觉,那么,孩子们收获的并不仅仅“树木密”,他们将更多的收获快乐。因为,他们在感悟,他们在实践,更因为他们一起让树木“密”起来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树木是这样“密”起来的──《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断与评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重点难点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激励、唤醒、鼓舞──《小小竹排画中…
    《小小竹排画中游》听课有感
    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小小竹…
    《小小竹排画中游》电子课本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材插图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材简说
    关于竹子
    《小小竹排画中游》词语造句
    采莲曲
    《小小竹排画中游》词语解释
    《四季》课文结构
    威瓦尔第小提琴套曲《四季》赏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参考图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游戏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风韵
    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古镇──周庄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建议
    在水一方
    小竹排
    《小小竹排画中游》素质教育新学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探究活动
    《小小竹排画中游》实践活动
    《小小竹排画中游》学法指导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题解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导读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导学
    《小小竹排画中游》形近字同音字多音…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近义词反义词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材分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难句分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好词好句
    《小小竹排画中游》语言积累
    《小小竹排画中游》段落大意
    《小小竹排画中游》中心思想
    猜一猜
    坐浪船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朗读能力──《小…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学习目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 自主表现──《…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四季》快乐练习:试题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季》快乐练习:写字
    《四季》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四季》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四季》快乐练习:同步轻松练习
    《四季》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断赏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杂谈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堂实录与评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堂实录与评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与评析
    让快乐学习走进课堂──《小小竹排画…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札记
    给孩子一个空间 让孩子自主探索发展…
    不知不觉入画中──《小小竹排画中游…
    领着孩子慢慢行──《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