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日》备课琐记
|
说喝了能延年益寿。唐·殷尧藩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挂葫芦 即用柳枝扎成葫芦状,糊以红纸,挂在门口。相传唐末黄巢率义军杀富济贫,为避免错杀好人,定下以葫芦挂于门作为标记,相沿成俗。 剪彩葫芦 (旧时迷信)用彩纸剪成葫芦状,倒贴于门,取将毒气倒出之意。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之上,以泄毒气。至初五午后,则取而弃之。” 迎鬼船 (江西一带)因当地水浅,不能进行龙舟竞渡,故作旱龙舟,用以登高、游街市,俗称“迎鬼船”。 滚鸡蛋 (东北一带)端午的早晨,由长者将熟鸡蛋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滚动,尔后去壳给孩子吃下。据说滚鸡蛋可免除孩子日后肚子痛。实则戏儿。 破火眼 (江苏南京一带)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鹅眼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此举可防眼病。 铸铜镜 唐代端午节制镜工匠习俗。是日午时,工匠铸铜镜于船,专贡皇上,称“天子镜”。唐·白居易《百烁镜》诗:“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史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搜索引擎】 @跟贴一 端午话龙舟 龙舟竞赛,又叫赛龙船,是我国民间端午节最隆重、最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健康而富有诗意。 龙舟,在周穆王时就已出现。公元605年,隋炀帝从洛阳出发游扬州时,乘坐的龙舟有四层,高12米,长54米,设正殿、内殿、东西朝堂,还有120个房间,全用金玉装饰,层楼迭阁,富丽堂皇,是水上宫殿。这种龙舟不是端午节赛龙船的龙舟,而是特指帝王将相乘坐享乐的龙舟。 赛龙舟的起源有许多传说,较普遍的说法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汩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但据《岁时记》载:越王勾践为了要报复吴王夫差灭国之仇,领导人民借嬉水竞舟为名而操演水师,暗练水战。而东汉的《曹娥碑》和《吴越春秋》则记载说:吴国大将伍子婿,因遭佞臣诽谤,被吴王夫差所杀,尸首被装入皮袋投入钱塘江,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当钱塘江口江潮翻滚之时,人们就架舟逐潮,希望能重见伍子婿显灵。 最早的龙船,是一种狭长的木板船,其船身瘦长,阻力较小,轻巧快捷,有“舴艋龙船”之称。 到了20世纪50年代,赛龙舟才从帝王之戏变为万民之乐。我国20多个省市以及10多个少数民族都有赛龙舟的风俗。 泸州龙舟赛:四川泸州龙船上除挠手之外,还有指挥者和鼓队,指挥者手执令旗,站在船头上喊号子领唱。 漳州龙舟赛:福建漳州竞渡终点停一大木船,作为标船,以鸭子为标,龙船到达终点时,标船将鸭子抛入水中令船追鸭,观众呐喊助威。 傣族龙舟赛:是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岩洪窝,每只龙船上有40个水手,一边坐着20人,每人手里拿着一把木桨,在铜锣声中排浪前进。 黔东南龙舟赛:贵州黔东南人民认为五月竞渡,是为了纪念一个舍身杀毒龙的老人,因此赛龙舟这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场面热闹非凡。 @跟贴二 端阳那一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亦称“端五节”、“端阳节”、“蒲节”或“五月端”,流传于我国汉族和壮、侗、布依、土家、仡老等少数民族地区。起源说法不一,大都认为是古越人举行的龙图腾祭俗;有的则认为是夏、商、周时的夏至节演变而来的…… 五月是蛇虫开始活跃月,故称五月是毒月,会给缺乏抵抗力的孩子带来灾难,故必须在五月端阳这天消灾防毒。 门窗插蒲艾 端阳节的早晨,家家户户的门窗头上,都要插上几支菖蒲、艾草。菖蒲是“斩妖剑”,艾草能辟邪气。传说唐代东海老龙王因兴风作浪淹死人而犯法,魏征丞相要在端阳节正午时拿他问斩。老龙王得知消息后,便向唐太宗托梦哭诉求情。唐王允其不斩,就在端阳节上午召见魏征弈棋,以牵制他不斩老龙王。魏征在午时欲走,唐王不允。魏征无奈,继续与唐王对弈。他忽然呵欠连天,伏在棋上打盹,唐王亦不惊动。魏征醒来时跪地向唐王请罪,说是刚才在梦中手持菖蒲剑去东海执法斩下老龙王首级。从此以后,人们在端午节的早晨在门窗上插上菖蒲、艾草,以阻挡瘟神和妖魔鬼怪。 百草露水洗眼睛 五月初五天蒙蒙亮时,中老年人尤其是妇女,手拿着一条干净毛巾或手帕,到圩浜、田头的百草头上掸露水,俗说“打露水”。用毛巾沾湿的露水洗眼睛,传说可以明目不生眼病;已患眼疾的人边打边洗,治疗眼疾。 吃粽子 端午节早晨家家户户吃粽子纪念屈原。 挂香荷包 端午节的早上,许多小孩胸前都挂有五彩缤纷的香荷包,散发出阵阵香味,辟邪驱除瘴气。香荷包是奶奶或母亲用各种彩色零头布做成菱角、粽子、大椒、葫芦以及小布人、老虎等各种造型,内装香草,用彩色丝线穿串系在荷包上挂在胸前。 老虎肚兜儿与虎头鞋 婴儿在端午节都要兜上老虎肚兜与穿上虎头鞋。肚兜中间有彩绣或彩印一只老虎,虎足下有各种颜色的五毒蛇、蝎子、蛤蟆、壁虎。婴儿穿着虎头鞋,意味着走路能踩死五毒。
【非常代码】 @鲁语读《端午日》之感 不得不看看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文章的名字不怎么吸引我,文笔则使我觉得沈先生好像是和鲁迅先生同一个时代的人。 掂一掂,本文也不如鲁迅的作品那样能引起我的特别兴趣。要说让我畅想的倒是那么多观众当中会不会有少儿们的身影——而今的端午节又是怎么回事了。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我们初中生学习时间很紧,几乎不能从容地去上厕所,又哪儿来的闲暇去观赏那可望而不可即的赛龙舟呢?时间是偷不来的。再说就算孩子有时间,家长会有那份“闲心”带孩子去看吗?何况机会也不是说有就有的。 如果让整天扎在教室里苦做习题的我们来写这篇文章,那恐怕贻笑大方了。 是由于现在的青少年文思文采差远了吗?否!假如真的是,那哪儿来的韩寒呢?只因为现在的学生绝少亲见过赛龙舟。没有目击,安能谈及可信? 能虚构吗?可以虚构,凭道听途说或找找文献资料也能敷衍成篇,可那样的东西我敢说乏味。要不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听后你兴许就知道我这个意思了。 当代著名作家柳青,以其史诗般的长篇巨作《创业史》,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的地位。他在创作《创业史》时,书中有一节要涉及到一个农村泼妇骂大街的场面。但他因为没有直接感受,次次写罢都不满意,后来听说他深入生活的村子里有个妇女骂人很有水平,他便设计在她过街时用一盆水泼到了她的身上,惹得那妇人破口大骂。柳青讨到了“骂”,笔下跃然多出一个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难道还不能让你明白理由吗? 如今,端午节那天,除了有那份心思的老人给小孩讲讲节日的来历,然后小孩吵着要吃两个粽子,然后大人们没有办法只好买它两个粽子,也就过完端午节了。赛龙舟,哪见呐!你没有见过?我也没有见过。不仅没有那种时间,更何况我们这儿似乎早都没了那样的沿袭与弘扬,虽然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虽然屈原是楚国人,虽然我们这儿原来就是楚国,但是,我长这么大就一直没有见过所谓的赛龙舟。 古老的龙舟岂能赛过利欲熏心的应试教育! (鲁语,初二男生,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未收入《端午日》一课。暑假的一天鲁语用时半小时浏览此文及生发此感,引起备课的笔者长时间的思考,故照录备忘。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端午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端午日》备课琐记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沈从文的情人节 |
下一篇文章: 《端午日》教学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