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教学设计] 端午日(苏教版

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 把握精彩的场面,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特点。

2、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预习内容:

1、 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2、 字词:茶峒 dòng 擂鼓 Léi 呐喊 调理 不拘 泅水qíu 戍军 shù 蘸酒 zhàn guàn

3、 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仲秋)

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
有关“端午”的诗歌:“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 文秀《端午》 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二、指导学习:

整体感知1、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

2、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⑤竞追鸭子

1、 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龙舟竞赛,竞追鸭子

精品细节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桨 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 拿 挥动 指挥
锣鼓手----敲打 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联想。两者相似点在: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作用是什么,
(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
侧面描写。
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归纳】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那他们图个啥?
(欢乐、热闹)
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竞追鸭子)
目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于竞追鸭子,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 如果你当时也在边上的话,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
(提示:穷追猛打 迂回包抄 合力擒抓 守株待兔)

文章内容的详略:

穿新衣 王字 吃鱼肉…………略写

赛龙舟………………………………详写

捉鸭子………………………………略写

文章详略得当,突现奋力争先的拼搏镜头,使读者如历其境,如睹其人,如悦其情,获得享受。

背诵 “每只船可坐12个……的种种情形”。

小结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拓展:本文通过壮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受到了有益的人生启示。中国还有很多民俗,在每一个民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如清明节的来历等。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民俗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

巩固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茶峒    缠裹    蘸酒    翘起    老鹳河    潭水   

2.辨字组词。(5分)

燥      戊      竟       桨    

躁      戍      竞       浆    

噪      戌    

3.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写出你所知道的端午节的来历。

4.端午节的习俗很多,除了文中写到的赛龙舟、用雄黄蘸酒王字外,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习俗。

【轻松课堂】5.回答问题: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了个王字。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句在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2)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课外加餐】

A)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B)船只的形式,和平常的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上朱红颜色长线。(C)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D)桨手每人  ①  (a.握 b.拿 c.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E)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  ②  (a.握 b.拿 c.持)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选退。(F)擅鼓打锣的,多  ③  (a.蹲 b.坐 c.站)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  ④  (a.指挥 b.调节 c.调理)下桨节拍。(G)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7、给文中①②③④处选上合适的动词。

①(  ) ②(  ) ③(  ) ④(  )

8、“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这句话应放在文中      句之前。

9、给上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0、文中加点的“划”能否换成“撑”,“挥动”能否换成“摇动”?

11、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船上赛手的配置及他们的分工情况?

(二)

[甲]端阳诗

端阳时节碌忙人,剥粽蘸糖当早茶。

苋菜落油和片粉,面筋捣蒜拌黄瓜。

一方白肉连皮啖,两尾黄鱼带鳔叉。

烧酒醉来无物解,平脚下买枇杷。

[乙]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甲乙两首都是关于端午节的诗,甲诗侧重于写      ,表达作者      之情。乙诗侧重于写     ,表达作者       之情。

(三)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冷不丁发现自己上了经验的当。

比如说,我们在大昭寺门前采访几位磕长头的老太大之前,认定这些老人满脑子装的都是佛经、信仰方面的事情,可是,当我们和她们进行了一番交谈后,突然发现她们根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她们是实实在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烦恼也有快乐,她们关心的问题就像我们俗人一样具体。她们跟我们发牢骚:打一针要花多少钱,可兜里钱太少,没钱看病。惊讶之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犯了经验错误,忘记她们是容易患病的老人。

又比如,在哲蚌寺我们见到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喇嘛,我们认定到这里做喇嘛的人,都会整日泡在经文里,不会关心世俗世界的事情,这个孩予也会如此。可当我们问这小喇嘛喜欢什么的时候,他告诉我们喜欢看电影。我们又问他最喜欢看什么电影,他说他最喜欢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们听了很吃惊,因为他的回答不是最喜欢读经,而是像所有孩子一样喜欢看电影。经验让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他是个孩子!

再比如,羊驮盐一幕是藏北历史上延续下来的古老运输习俗,牧民们从盐湖里捞盐,装在盐袋里,驮在羊背上,然后,赶着驮盐的羊群到日喀则农区交换青稞。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死人的事是常有的。九十年代随着汽车运输以及县粮店的建立,这一古老习俗消失了。在藏北西部草原,当我们采访那些曾有过如此经历的牧民时,我们以为他们会因为不再长途跋涉、不再受苦而感到快乐幸福。我们希望他们谈谈感受,他们的回答却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不愉快,不乐意,而对那时长途跋涉的生活他们竟非常留恋。

不知怎么回事儿,采访过程中每当听到这有悖于我们主观臆断的真实表白,我都会感到震惊,都会从内心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这时,我才意识到,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是返璞归真。

13.我们为什么会“认定这些老人满脑子装的都是佛经、信仰方面的事情”?

14.小喇嘛为什么最喜欢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5.不再羊驮盐了,藏北牧民为什么不愉快,不乐意?

16.面对真实表白,我为什么“会感到震惊,”“会从内心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17.说说本文的主旨。

【七彩世界】片断写作练习

18、龙舟竞赛时,角色体验:(选其中一个方面,用一个片断表达出来)

①假设你是一名桨手,你看到些什么,你会怎么想?

②假设你是一名鼓手,你看到些什么,你又会怎么想?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端午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教学设计] 端午日(苏教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备课资料
    沈从文小说《边城》节选《端午日》之…
    《端午日》获奖教案
    《端午日》教学简案
    11、端午日
    《端午日》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诗意的端午:端午溯源与传说——“端…
    悠悠诗情意:寻觅屈原——“端午节”…
    端午之节物风俗——“端午节”系列材…
    沈从文笔下最富诗意的的端午文字——…
    端午节,沈从文的情人节
    田爱习: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纪念沈从文
    中华传统节日重回当代的尝试(来源“…
    《端午日》备课琐记
    《端午日》教学案
    难忘的《端午日》 大家的沈从文
    端午日   沈从文
    沈从文《端午日》课文阅读
    沈从文话端午日
    端午日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系列…
    端午节 应有更丰富文化内涵(来源“北…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系列…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学实录
    《端午日》课堂实录
    冯骥才:应重新认识和建设传承中华传…
    端午日(免费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案设计
    《端午日》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文学大师沈从文的…
    端午日沈从文(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沈从文:端午日
    难忘的《端午日》大家的沈从文
    沈从文:端午日
    端午日
    《端午日》备课琐记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节还应多点文化内涵(来源“南方…
    端午日
    端午日(沈从文)
    端午日教案示例
    端 午 日
    课题:《端午日》
    《端午日》教后反思
    《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
    天光云影共徘徊——端午日备课札记
    《端午日》说课稿
    《端午日》课堂学教设计
    《端午日》课例研修报告及教学设计最…
    十一、端午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