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请问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生:五月初五。 师:嗯,好。端午节这天我们要……(老师没问完,学生抢答) 生:吃粽子,……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生:纪念屈原,……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通过沈从文笔下的《端午日》来看看湘西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检查字词,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会的字词? 生:(沉默)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上黑板将你认为比较难的字词写下来,提醒其他同学。 生:(沉默) (由于教室后面,学生中间,坐了约20位老师,课堂气氛很紧张,学生不敢答题) 师:好,我们就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几个男生举手) 师:请刘青平同学朗读。 生:(朗读课文) 师:好,谢谢刘青平同学,请坐。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刘青平同学哪个地方读错了? 生:课文倒数第二节"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中的"泅"他没有读出来。 生:"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的"鹳"。 …… 检查学生独立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师:很好,同学们看来课前已经用心预习课文,别人读书时也要用心听了,但是有没有用心理解课文呢? 师:(板书)检查阅读效果: 师:哪位同学认为自己认真看书了,肯定能答一些的老师问的不太难的题目,请举手。 (很多男生,一两位女生举手) 师:(喊学生之后)(板书)1.课文中描写的湘西人过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生:赛龙舟,赶鸭子,吃鱼吃肉……(约七八种) 师:将学生的回答一一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第二个问题的。 (十几位学生举手) 师:(喊学生之后)(板书)2.当地人在这一天要举行哪些活动,有什么人参与? 生:赛龙舟,赶鸭子。参与的人有当官的,有地位的,老百姓,妇女,小孩…… (学生答案有重复的地方,教师将所有学生回答写在黑板)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第三个问题的。 (很多位学生举手) 师:(喊学生之后)(板书)安排"赶鸭子"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生:制造气氛。 生:与民同乐。 生:愉快起见。 师:同学们是从哪里发现的? 生:(齐答)倒数第二节。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再读一下倒数第二小节。 生:(读书) 师:(板书)4. 用自己的语言讲讲鸭子是什么样子的,发挥联想讲讲追鸭子的场面。 师:书合起来,哪位同学先说说鸭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长脖子。 生:绿头。 生:脖子上有红布,雄鸭。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追鸭子的情景。 生:会游泳的下河去捉,不会的拿竹竿赶鸭子上岸捉。 生:划着龙船去捉。 …… 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练习一 (一.作者说:"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如果你也在船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赶鸭子确实有趣,课文中还写了更有趣的是? 生:(齐答)划龙船。 师:好,请同学们看课后练习一,分析划龙船。王老师补充三个具体问题帮助大家思考。请大家记下来。一,表现桨手划船的是哪一句。二,表现带头人的是哪一句。三,表现擂鼓打锣的是哪一句。 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将初步想法写在书上。 (约5分钟) 学生自由讨论,合作思考 师:现在思考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组合交流刚才的心得,没想好的同学可以继续想,想好后再交流。 同时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用动作来展示当时的情景。 生:(自由讨论) 班级交流讨论,学生表演当时情形 师:补充的问题答案在哪里? 生:第一节。 师:请同学们回答。 生:表现桨手的"桨手每人……把船向前划去。" 生:表现带头的"带头的坐在船头上……指挥船只的进退。" 生:表现擂鼓打锣的"擂鼓打锣的……调理下桨节拍。" 生:如果我在龙舟上,我一定拼命划,拿冠军,光荣一下。 …… 师:哪位同学能上来表演一下。 生:(有演桨手的,有演敲鼓的,有演带头的) 师:有没有哪两位同学能合作表演桨手和鼓手的。 生:(两位叙学生上来表演) 师:周吉同学,刚才你的桨为什么越划越快? 生:因为范君飞的鼓越敲越快。 师:很好,请坐。其他同学知不知道周吉这样做的道理何在? 生:(思考,翻书) 生:课文的93页第四行"擂鼓打锣的……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的节拍。" 拓展深入课文内容 师:这么多有意思的节目,大家开不开心? 生:很高兴,很快乐。 师:同学们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生:有鱼有肉吃。 生:画王字。 生:捉鸭子。 生:划船取得胜利。 生:被当时的气氛感染。 …… 朗读深入感知 师:"被当时的气氛感染。"嗯,我也想啊。同学们能不能朗读"每只船可坐12个……的种种情形",让王老师,后面的听课老师也能被你们读出来的体验所感染? 生:(齐答)能。 师:开始。 生:(有感情的朗读) (作者:王安庆,新课程实验教师。本文为作者校内公开课实录)
一节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课 --评王安庆老师教《端午日》
新学期伊始,王安庆接受了执教公开课的任务,时间定在实施新《课标》的第一个月内,着实有点先驱者探索新大陆的味道。值得庆幸的是,王老师不负众望,为我们六中语文组实践新《课标》打响了第一炮。从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们可以品味出其中蕴含着的新课程的味道: 一、语文课要上出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语文课上我们应力求通过对课文的咀嚼,使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王老师在选课时即注意到了这一点。本课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内容,虽和当代学生都市文化生活距离较远,但王老师能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的角度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这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语文课要采用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学教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学教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学教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教内容,采取合适的学教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节课学生是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王老师在课堂上注意到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教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而很多学生都是主动上台表演,表演得很投入。这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而非理解)很有好处。我们可以说在这节课上,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了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上,望老师注意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比如这一片段: 师:周吉同学,刚才你的桨为什么越划越快? 生:因为范君飞的鼓越敲越快。 师:很好,请坐。其他同学知不知道周吉这样做的道理何在? 生:(思考,翻书) 王老师能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表现出)自己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思考,去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语文课要积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这节课保证了语文学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其次,《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王老师这节课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新理念,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论从学教内容的确定,学教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有助于学生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