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
  教学这篇课文,想寻找一个独特的切入点,也想讲得详细一些:
  在研讨之前,可以简介作者和湘西风情。对端午节的习俗也可以让学生简单交流,目的是为下面的更好的研读课文做准备。
  提供资料:北大老校长季羡林如此评价沈从文我认识沈先生已经五十多年了。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我就喜欢读他的作品。我觉得,在所有的并世的作家中,文章有独立风格的人并不多见。除了鲁迅先生之外,就是从文先生。他的作品,只要读上几行,立刻就能辨认出来,决不含糊。他出身湘西的一个破落小官僚家庭,年轻时当过兵,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他完全是自学成家。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的土地,其怪异的风土人情,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于天下。湘西如果没有像沈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和像黄永玉先生这样的大家,恐怕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充满了神秘的没有人了解的土地。
  请同学们阅读《端午日》,看看这篇文字在表达上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把你觉得使用上非常独特的词语和句子找出来,想想它们的意思,试着在不影响意义的情况下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老师可以事先找好典型的例子,做好分析。
  采用这个步骤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个较为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湘西地方特色。进而感悟语言的地方性在表现和传达地方风土人情特征时的特有魅力。
  经过研讨和交流,学生一定会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印象,对湘西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有更真切的了解。我们就是在重点把握词语的过程中将文章附带的风俗更生动的传达给学生。
  正如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的风土人情、每一位作家都有他习惯的表达方式,惯常的句式和使用频率高于一般文章甚至普通文章很少使用的词语。这些词语和句子、句式(词语排列组合以构成句子的方式)就是构成作家风格的物质基础。
  全文教学应当始终抓住“语文”来教,而不能在风俗习惯的泛泛而谈中让课堂远离了文本,远离了词汇、句子,其实也就远离了语文。在研究中可以对场面描写的词句做重点的揣摩、领会,分析场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学习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体会用词的精妙,语言的简明,详略的安排,为想象而留下的空白,材料的排序等。
  2、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获得对端午民俗的真切感受,让文化内涵从语言中品出来。
  
  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真实感受和深切理解作者所营造的热闹、激烈、欢悦的节日气氛,从中体验湘西淳朴民风和合作、争先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方法和手段
  通过对话交流的形式紧扣文本进行有重点研读;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PPT简介端午日的由来,介绍苏州地区流传一首无名氏的诗(见教参),观看划龙舟的照片,让学生简单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民俗,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端午日》选自《边城》,写的是湘西一个叫茶峒的地方的端午日风俗。端午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同一个节日,各地的过法却颇有地方特色,让我们通过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一起来感受湘西端午的活动气氛。(导入务必要快)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
  三、请同学交流:
  1、文中写了湘西端午日的哪些民俗?(穿新衣、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赶鸭子)
  2、这些活动的参与度如何?从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3个“莫不”、“任何”、2个“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下文写龙舟比赛营造热闹气氛并设置悬念)
  3、其中详写的是哪两件事?(龙舟竞渡、追赶鸭子)
  四、研读“龙舟竞渡”
  1、朗读(目标定位并初步感受)
  2、研究几个问题:龙舟竞渡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充分)文中哪些文字告诉了读者,比赛的准备是充分的?(“数天以前”、“早”、“进退”……所谓充分,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早”,一个是“实”。“进退”一词,语言直达心灵,不必分析,直接感悟,能让人有身历其境的感受,眼前似乎呈现出选手认真训练的情景来。用词很逼真,有现场感。然而这种情景也许是模糊的,让人对龙舟到底是怎样的船,竞渡究竟是怎样的场面隐隐的产生期待。)
  说明:像“进退”这样的词语,我们应避免强加分析,而是采用感悟的方法,让文字直抵心灵,表达也是直接说出心中的感受。
  2、船只的“形式”是怎样的?平时搁置的方式是怎样的?为何介绍这些内容?
  (形体狭长、两头翘起,绘红线——红色是能激发人兴奋情绪的颜色;搁置在干燥的洞中。介绍这些内容与前面准备工作的情况都在暗示竞争的激烈。)
  3、每条船的船员是怎样分工的?文章是按怎样的次序介绍这些船员?文中用哪些词语表现他们的动作和外貌?
  (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次序如前;此题为课后练习)
  4、潭中共有几条船在竞渡?但你读了文章以后,感觉是几条船的争渡,节日的比赛场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再从文章中找找看,你的感觉到底来自哪儿。
  (2条;感觉有无数条,千万条,反正是很多;非常的热闹、欢腾。感觉的来源:如雷鸣的鼓声,岸上人的呐喊——侧面烘托,水战擂鼓的情形——联想。调动并借助读者自身的想象力来感受端午日比赛场面的热闹、喧腾。)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入手,写出龙舟争渡时的那种热闹、欢腾的场面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端午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备课资料
    沈从文小说《边城》节选《端午日》之…
    《端午日》获奖教案
    《端午日》教学简案
    11、端午日
    《端午日》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诗意的端午:端午溯源与传说——“端…
    悠悠诗情意:寻觅屈原——“端午节”…
    端午之节物风俗——“端午节”系列材…
    沈从文笔下最富诗意的的端午文字——…
    端午节,沈从文的情人节
    中华传统节日重回当代的尝试(来源“…
    十一、端午日
    端午节还应多点文化内涵(来源“南方…
    《端午日》备课琐记
    《端午日》教学案
    难忘的《端午日》 大家的沈从文
    端午日   沈从文
    沈从文《端午日》课文阅读
    沈从文话端午日
    [教学设计] 端午日(苏教版
    端午日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系列…
    端午节 应有更丰富文化内涵(来源“北…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学实录
    纪念沈从文
    田爱习: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冯骥才:应重新认识和建设传承中华传…
    端午日(免费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案设计
    《端午日》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文学大师沈从文的…
    端午日沈从文(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沈从文:端午日
    难忘的《端午日》大家的沈从文
    沈从文:端午日
    《端午日》备课琐记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日》课堂实录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系列…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日
    端午日(沈从文)
    端午日教案示例
    端 午 日
    课题:《端午日》
    《端午日》教后反思
    天光云影共徘徊——端午日备课札记
    《端午日》说课稿
    《端午日》课堂学教设计
    《端午日》课例研修报告及教学设计最…
    端午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