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端午日》备课资料

(一)关于作者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开始写作。1924年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二)课文简析 课文《端午日》节选自《边城》第一章,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的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鸭子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文章表现着作者思维的三个阶段,文章也就分为三个层次:端阳节是农村习俗中的一件大事;其中,龙舟比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龙舟比赛结束后的追鸭子活动,也是端阳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端午节”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端午的来历,一说与纪念楚大夫屈原有关,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氏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他们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一面扔至水中献给图腾神,一面自己吃。最后还在急鼓声中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作竞渡的游戏,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挂艾和菖薄、彩丝系臂、斗百,躲“午”,驱“五毒”等。赛龙舟、吃粽子,这个中华民族过端阳的习俗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把这一天定为“龙”的节日,对中国人有多大的意义,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过端阳节在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心中已很淡漠,他们认为中国的这些节日都“土得掉渣”,而去追逐那些不知所以然的“洋节”。相反,韩国每年上百万人争看龙舟赛,并于1967年通过法律对这个节日进行国家级保护。2004年4月14日《光明日报》、5月6日《人民日报》文章相继报道,韩国文化部门正向联合国申报,将端阳节作为他们的文化遗产。如果“抢注”成功,中国人该是怎样的尴尬? (四)思维分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①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②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③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④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⑤ 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⑥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膊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⑦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⑧
①端午日,当地人总要热闹过节。 “穿了新衣”,显示着农村过节的喜庆气氛。额角上“王”字,民风淳朴,虎虎生气。那时候,穷人家过年过节吃肉都不是容易的事。今天是端阳,这水乡地区(比山区好),人人可以吃肉了。开头两句话交代了三种习俗,既简洁又自然。这个意思交代端午习俗, 目的为下文写龙舟竞渡铺垫。由于下面开始介绍龙舟比赛吸引着全村的人们,不再对端阳节做大致的介绍,因而作者介绍端阳节一般习俗的思维已经结束,是文章的一个层次。 ②这天的节目主要是龙舟比赛。十一点钟左右人们都涌到各处码头,终点是有身份的人看热闹的地方。交待看龙舟比赛的时间、地点、人物。“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真是迫不及待了。“莫不倒锁了门”,表示家家出动,人人重视。实际上,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划龙舟算得上有声有色的大喜事了。十里八乡的村民一大早就出动,有的借走亲戚提前等候。三个“莫不”相当有分量。三个观看地点,表示着身份的不同,官员们、有身份的人在税关前的终点处,河街的人以及有熟人在河街的吊脚楼门口,一般的人则在各处码头。 ③船只和划船的事,人们早就做好准备了,分组分帮练习,船只平常搁在洞穴里。这个意思是交代赛前准备工作的,准备充分,一点不马虎。“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暗示了竞争的激烈。龙舟是往年留下来的,赛前重新涂上颜色。实际上,龙舟有青、红、白、黑、黄五种,各自代表一定的势力范围,这就是所谓的分组分帮。比如说,有的以生产队为单位,有的以村、片为单位。一般说,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势力胜利,而其他地方来观看的农民都希望青龙胜利,因为青龙代表农业,青龙赢了表示今年的收成会好。如果哪个龙去年输了,今年会重新修改船只。 ④每只船的人数和个人的职责。每只船规定12或18人,人数多了船重速度慢,人数少了力量不足。拿令旗的是指挥,根据对方及水流等各方面情况挥动令旗。擂鼓的、敲锣的按令旗的指挥一声声均匀敲击,为水手调理节奏。水手们根据锣鼓的节奏划船,锣、鼓声快了水手容易乱,慢了速度也就慢了,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⑤比赛时的热烈场面,使人想起古时候水战的故事。上一个意思介绍比赛的一般规矩,这个意思则是比赛的场面。意旨稍有不同,作者都会分不同的思维去组织句子。不然,像不按鼓声划船就会乱一样,文章也会不通。当然,在这个意思里,作者还可以写多几句,描写场面的热烈,但一定在场面热烈这个意旨的范围之内运用句子。从作者的角度看,他认为这样写已经够了。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是热闹非凡,用人人知道的古代故事比喻,把气氛都表现出来了。 ④⑤两个意思是介绍比赛的一般情形的,是作者的“意”的一个层次(意层)。 ⑥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气氛热烈感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说明团结合作的精神,龙舟比赛,动作的整齐、一致极其重要。胜利了,银牌不管挂到哪个人的头上都并不重要,都是一船人的光荣,就是这种团结合作精神的反映。领奖一定要到有身份的人坐着的那个体面的地方,军人还会放五百响鞭炮,都是比赛热烈的一个镜头。从②至⑥,有人们从各处赶来看龙舟比赛,有比赛前的准备,有比赛的过程,有领奖的情景,构成了端阳日龙舟比赛活动的层次——文章的第二层次。 ⑦龙舟比赛结束后,又有另一种“比赛”的热烈场面:水面各处是鸭子和追赶鸭子的人。 “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气氛——河中放鸭的目的。“绿头”“红布”——色彩鲜艳,与庆祝气氛相应。“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也是为了表现“端阳日”热烈、欢腾的气氛。 ⑧端午日,全民欢乐直到天黑。这是端阳日故事结束的结尾话,突出了两件事:划船竞赛和人与鸭的竞赛。 两个竞赛,都是这一天的活动。读到“人和鸭子的竞赛”,不觉暗中发笑,因为作者这里所用的“竞赛”一词蕴含着幽默风趣。 ⑦⑧两个意思构成了龙舟比赛之后人们还要“追鸭子”,玩到天黑为止的层次——文章的第三层次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端午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端午日》备课资料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端午节,沈从文的情人节
    《端午日》教案
    沈从文小说《边城》节选《端午日》之…
    《端午日》获奖教案
    《端午日》教学简案
    11、端午日
    《端午日》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诗意的端午:端午溯源与传说——“端…
    悠悠诗情意:寻觅屈原——“端午节”…
    端午之节物风俗——“端午节”系列材…
    沈从文笔下最富诗意的的端午文字——…
    《端午日》备课琐记
    田爱习: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纪念沈从文
    中华传统节日重回当代的尝试(来源“…
    《端午日》教学案
    难忘的《端午日》 大家的沈从文
    端午日   沈从文
    沈从文《端午日》课文阅读
    沈从文话端午日
    [教学设计] 端午日(苏教版
    端午日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系列…
    端午节 应有更丰富文化内涵(来源“北…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系列…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学实录
    《端午日》课堂实录
    冯骥才:应重新认识和建设传承中华传…
    端午日(免费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案设计
    《端午日》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文学大师沈从文的…
    端午日沈从文(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沈从文:端午日
    难忘的《端午日》大家的沈从文
    沈从文:端午日
    端午日
    《端午日》备课琐记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节还应多点文化内涵(来源“南方…
    端午日
    端午日(沈从文)
    端午日教案示例
    端 午 日
    课题:《端午日》
    《端午日》教后反思
    《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
    天光云影共徘徊——端午日备课札记
    《端午日》说课稿
    《端午日》课堂学教设计
    《端午日》课例研修报告及教学设计最…
    十一、端午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