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端午日》备课琐记

湖北省沙洋县长林中学 鲁修贤
《端午日》(沈从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教学主页】
一、 教学角度
整体感知,品味语言。
二、教学步骤
[预习]
1、 正音:蘸( )酒 茶峒( )狭( )长 调( )理 老鹳( )河 戍( )军 泅( )水
2、 释词:伶俐___________________ 缓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正课]
1、 导入新课
(放映一段龙舟竞渡的录像)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地域不同,习俗也显出些微差异。你所了解的端午节是怎样的呢?我们先还是看看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端午节吧,然后做点比较,知道一些区别,以体会各地端午习俗文化的沿袭与发展。
2、 速读课文
⑴要求2分钟内读完课文,且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文章介绍了端午日的哪些习俗。
⑵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
3、 细读课文
⑴复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的具体情形。
⑵讨论:①“既……故……”相当于我们现在所常用的哪组关联词语?
②完成课文后的“探究·练习一”。
4、 品读课文
完成课文后的“探究·练习二”。
5、 赏读课文
根据课文后的“探究·练习四”的指定,反复朗读这一段文字,欣赏并体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所达成的优美效果。
6、延伸新课
完成课文后的“探究·练习三”。
[作业]
1、 完成课文后的“探究·练习四”。
2、 以“家乡风情”为话题,摄取几个镜头,真实地反映家乡的某种风俗习惯,诸如南方元宵节要吃元宵、调龙灯、赛龙船之类。文字力求既形象生动又简洁明快。

【相关链接】
[关于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作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1923年离开湘西,到北京求学,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有“文字的魔术师”之誉。结集出版文学作品70余种。其中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集《湘西散记》是他的优秀代表作品。《边城》反映地处湘川黔境的小城茶峒二十世纪初叶的社会人生风貌和淳朴的民俗。
@大师是怎样排出来的
《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打破以往偏见,改以审美标准为本世纪中国小说的大师级人物重排座次,选出九位大师及其作品:①鲁迅《阿Q正传》《在酒楼上》;②沈从文《边城》《月下小景》;③巴金《憩园》;④金庸《射雕英雄传》(第二回“江南七怪”和第二十七回“黑沼隐女”后半部);⑤老舍《我这一辈子》《断魂枪》;⑥郁达夫《沉沦》《迟桂花》;⑦王蒙《蝴蝶》《来劲》;⑧张爱玲《金锁记》;⑨贾平凹《古堡》。沈从文排到第二,这必然与通常文学史座次相悖。著者王一川称,沈氏被政治与学术偏见“活埋”几十年重新出土,以自己借湘西边城风情而对中国古典诗意的卓越再造,在开创现代抒情文体上的巨大影响力,足以越过许多“大师”而上升到次席。
[关于端午节]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等。汉族传统节日。“端”“初”同义;“五”“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因“午时”为“阳辰”,亦称“端阳”。约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其始源,说法大致有四种:①纪念屈原。其所依据的资料,一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粽子起源之说,一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竞渡起源之说。②龙的节日。闻一多《端午考》,列出有关典籍中的101条记载。《端午的历史教育》,推论端午本是吴越之民举行图腾祭的节日。③源于恶日。依据是《风俗通义》、《论衡》、《后汉书》等均涉及“不举五月子”的内容。④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于夏至。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礼仪志》中说,汉代五月五日风俗源自夏、商、周时之夏至节。唐·韩鄂《岁华纪丽》对端午解释为“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只有在夏至,太阳才可完全合于正阳之位。诸说法中,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是第一种。端午有吃粽子、躲午、赛龙舟、戴艾蒿、带香包、驱五毒、饮雄黄酒、挂长命缕、挂老虎素等习俗。据《康熙大兴县志》载,是日少女须佩灵符,簪榴花,已嫁之女亦各归宁,故又称“女儿节”。各地饮食习惯亦有不同。江西萍乡人吃包子和蒸蒜,山东泰安一带吃薄饼卷鸡蛋,河南汲县一带吃粽子和油果。抗日战争时,曾被定为“诗人节”。今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此节。
@端午节饮食习惯
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以有尖角和用黍米为原料而得名,是端午应节食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这是最早的粽子,称之筒粽,后以菰叶裹黍米,以醇浓灰汁煮之。有馅之粽始于宋代。吴氏《中馈录》:“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唐宋之际,粽的名目渐多,有角粽、锥粽、筩粽、筒粽、秤锥粽、九子粽等。明代有“艾香粽”,以艾叶浸米而成。清宫中有“奶子粽”,即用奶子浸米一夜后煮之。今因各地饮食习惯、口味爱好不同,粽子形成南北风味,馅心亦分为荤、素。江南粽子以宁波、苏州、上海最富盛名,多以豆沙、枣泥、鲜肉、脂油、火腿等为馅。潮州“双拼粽”,一头用咸料,一头用甜料,一粽两味,颇具特色。北方则以北京江米小枣粽为佳,馅心多为小枣及各种果脯。粽子在样式上,有三角、四角和枕头形等,更有状如小宝塔者,高可及尺许,重一斤有余,小者一两可得四枚,玲珑可爱。在品种上,有桃花粽、八宝粽、火腿粽、碱水粽之分。在口味上,又有甜、咸、香、辣以及本味鲜之别。现粽子不仅是端午节之名餐美食,且已作为独具风格的方便食品,深受国内外人们欢迎。
饮雄黄酒 雄黄为中药,有解毒杀菌之功效。酒和以雄黄,挥发的气味可驱虫除秽。中药书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今乡村仍有饮雄黄酒之俗,并在屋内外洒雄黄水,在儿童耳、鼻、额上涂雄黄。据科学分析,雄黄有毒,只能用作环境消毒,不宜内服。
@端午节习俗
沐香汤 (江苏淮安等地常见)将菖蒲、艾叶等香草,放入锅内煮水,谓之“香汤”。大人、小孩均用香汤洗澡擦身,据说可祛邪避灾。香具有杀菌作用,故有一定科学道理。
带香包 香包用棉织品和丝线绣制而成,花色多样,精巧玲珑。人们将香包装上雄黄、苍术等,带于胸前,以驱毒虫、散浊气。
悬艾 艾蒿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人们采艾扎成人形悬于门,以禳毒气。
悬钟馗 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传钟馗为唐代人,曾应武举未中,死后托梦唐明皇,决心灭除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命工吴道子图其形,贴于门壁。后人逢端午节多挂钟馗像,以避鬼避邪。(迷信)沿袭成俗。
躲午 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滋生,古称“恶月”,谓五月五日为不吉利之日。是日父母多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至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缠五色丝 五色丝又叫“朱索”、“百索”、“辟兵缯”、“长命缕”、“续命缕”、 “花花绳”等。人们把五色丝缠于手足腕;或用彩丝垂金锡成钱锁,挂于脖颈;或扎作人形,插于发髻;或缠纸帛折菱角方,缀于胸前;或缠粽子,相互馈赠。约始于汉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已有朱索连桃印饰门户之记载。汉代流行五行阴阳之说,据说五色丝象征五色龙,可驱邪避瘟。
驱五毒 清·吕种玉《言鲭·谷雨五毒》:“古者青齐风俗,于谷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蛇虺、蜂、蜮之状,各一针刺,宣布家户贴之,以禳虫毒。”今人多在端午贴“五毒”图于门,或将其系于儿童臂,以避诸毒。时值初夏,病毒渐趋猖獗,此俗反映了劳动人民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挂老虎素 妇女用彩绸制成粽子、辣椒、萝卜、扫帚、簸箕、老虎之类的小饰物,串上彩线,挂在孩子的肩头或胸前,谓之挂“老虎素”。据说可除毒避邪。实为儿童的玩具。
挂菖蒲 (多见于南方)菖蒲,又名“剑水草”。《本纲目》载,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昌蒲。菖蒲根茎可作香料。具有提神、通窍、杀菌之功效。人们采集菖蒲挂于门户;或将其根茎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饰物,挂于儿童脖颈;或用菖蒲泡酒而饮,据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端午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端午日》备课琐记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端午节,沈从文的情人节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获奖教案
    《端午日》教学简案
    11、端午日
    《端午日》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诗意的端午:端午溯源与传说——“端…
    悠悠诗情意:寻觅屈原——“端午节”…
    端午之节物风俗——“端午节”系列材…
    沈从文笔下最富诗意的的端午文字——…
    《端午日》教学实录
    《端午日》备课琐记
    田爱习: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纪念沈从文
    中华传统节日重回当代的尝试(来源“…
    《端午日》教学案
    难忘的《端午日》 大家的沈从文
    端午日   沈从文
    沈从文《端午日》课文阅读
    沈从文话端午日
    [教学设计] 端午日(苏教版
    端午日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系列…
    端午节 应有更丰富文化内涵(来源“北…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系列…
    《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备课资料
    《端午日》课堂实录
    冯骥才:应重新认识和建设传承中华传…
    端午日(免费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案设计
    《端午日》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文学大师沈从文的…
    端午日沈从文(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沈从文:端午日
    难忘的《端午日》大家的沈从文
    沈从文:端午日
    端午日
    沈从文小说《边城》节选《端午日》之…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节还应多点文化内涵(来源“南方…
    端午日
    端午日(沈从文)
    端午日教案示例
    端 午 日
    课题:《端午日》
    《端午日》教后反思
    《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
    天光云影共徘徊——端午日备课札记
    《端午日》说课稿
    《端午日》课堂学教设计
    《端午日》课例研修报告及教学设计最…
    十一、端午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