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反思(一)
在结束课的一刹那,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虽然是第二次上这篇课文,但完全不同的设计,完全不同的课堂感受,还是给自己的教学生涯留下一个比较难忘的印记。这节课,不少语文组老师充满期待,也给我带来不小的压力,在研读教材方面花费不少工夫。再加上平时教研活动时间讲得偏多,且多是毫不客气。自己上课时会怎样呢?我想许多教师心中更多期待的是这个,他不会是只会讲不会上课的家伙吧!还有点紧张,怕砸!这可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展示,我很清楚这一点。所幸还好,这节课能被广泛认可,是我走进光明小学最幸福的事。
静静反思,这节课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1、略读“味”浓。
略读课文教学,向来困惑着我们。课前,我读得更多的不是教材,而是专家、大师们的略读课文教学的建议和观点。叶圣陶先生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令我茅塞顿开,明确了教学目标应以运用为旨。崔峦、钱正权老师等“略读课文应粗放,追求一课一得。”“略读课文教学应实现两个迁移,一是单元组情感上的迁移,二是单元组学习方法上的迁移”等主张都让我备课时眼界打开。使这节课的设计上能上出略读课文的特点,简约而不简单。精略交互,略而不简,这最受语文组老师的好评。看来这样的课要想上好,调好“味”是最为关键。
2、语文“味”浓
略读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略读课文教学也应显语文味。在一节课中,安排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听说读写,字词句篇,样样涉及,扎实落实,课伊始的预习检查,“龟裂”的音,“疲惫、震耳欲聋”词语的意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中引导学生品读三个精心挑选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反复体会其如何体现慈母情深。课即将结束时设计的“母亲,心中话儿对您说”的小练笔以及收集的关于母爱的名言充分交流,都力求让学生有大量的机会接触语言文字材料,整节课散发较浓的语文味,学生在训练中有效提升了语文素养。一节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是教学的底限,又是最高的目标。
3、以情激“情”
最近反思较多的是自己课堂的语音语调问题。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教学语言应该是抑扬顿挫的,他的课堂声音高低缓急应随着课堂教学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弹性。对于情感如此强烈的文章,没有激情是上不好的,但什么时候抑,什么时候扬得有讲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学生渐入佳境。因此刚上课时,我安排的大部分是聊天式的环节,这个单元组学过哪几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有什么特点?表扬刚开始阶段表现抢眼的学生。了解学生略读课文平时是怎样学习的,指名学生读提示,再进行归纳。又安排一定时间的预习检查,最后才让学生默读课文,按要求划找批注,这一切进行都是不动声色的。指导学生开始交流、汇报重点句的感受时,我再也控制不住了。将自己深深融入课文,时而感动、时而惊讶、时而凝重、时而快乐,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情感和智慧,让学生走进文中,走进作者的内心,课堂上就会收获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水到渠成地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情感性强的文章,教师自身的情感一旦缺失,学生学起来如同嚼蜡,是无论如何无法产生共鸣的,课的效果不言而喻。
4、“方法”至上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略读课文教学的宗旨在于运用,其意义不可小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予以充分运用,将略读课文作为实践运用的试金石。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心中必须有“法”,课堂上才能广辟学生运用方法,进行“演练”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将前阶段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新词意思时运用;在教学中,我紧扣单元组的通过描写方法,如外貌、动作、语言等,体会父母之爱的教学要点,利用三个典型重点句,让学生运用方法反复品味,深入体会;在作业中,精心选择班上一位学生的佳作,重点围绕描写方法进行点评,旨在实现读写迁移。学生一旦熟练掌握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找到一把金钥匙,不要多久,他们就能开启美丽的语文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