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
一、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抬头看黑板,请大家一齐读课题(生齐读)
(评价:这四个字同学们念得真有节奏!)这篇文章选自梁晓声的《母亲》片段。
2、再读课题。同学们,慈母,也许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纯真、最温暖的一个字眼,而慈母情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博大、最无私的一种情感。当你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课题。
3、大家一定注意到,我把慈母情深的“深”字写成了红色,说说为什么?你有什么感觉?生:感情深,是题目的眼睛……(评价:非常好的感觉。)
4、作家梁晓生为什么要用一个“深”字来表达慈母情?慈母的情到底深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5、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一些了解,请大家打开课文,静静默读,然后完成这个练习。
(测试题: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6指名学生来答。幻灯片出示正确答案。(评价:填得非常棒。)
7、有一个字写起来特别繁,我数过整整23笔。对,是“攥”字。请大家拿起手,用食指书写。记住的同学请把手攥紧。
8.学生齐读这段文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9、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想哭,伤心)你有过向母亲要钱,鼻子一酸的感觉吗?(学生回答:没有)读文字的最后一句。
9、不对啊,母亲给了我买书的钱,我应该怎么样?(高兴)为什么我向母亲要钱会鼻子一酸呢?(板书:鼻子一酸)
二、进入课文
课前老师已让同学们把文中令我鼻子一酸的语句划下来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刚才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和我们大家不太一样的,请××来读你画的那句。
出示句子。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后)(板书:震耳欲聋)什么叫震耳欲聋?关键是这个“欲”,什么意思?“欲”是马上、“欲”是将要、“欲”是快要。
(2)整个词的意思谁来说说? 声音都快把耳朵震得聋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这种感觉,震耳欲聋,预备,起——
(3)(生读后,评价:没找到感觉。)我们是四五十个同学,他们是七八十台缝纫机,你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再来一遍,七八十台缝纫机震耳欲聋1、2、3起——
(4)你有没有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噪声?你听到过,什么感觉?(一生答)你也听到过,什么滋味?(一生答)
没错,难受、烦躁,想远远躲开它。带上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
(5)这震耳欲聋的噪声响了多久?在文中找找依据。
“我大声地说出母亲的名字……”请问,我为什么要大声问母亲?读这句“七八十台缝纫机……”;
“母亲大声问……”母亲为什么要大声问,读这句“七八十台缝纫机……”
“妈——妈——”为什么用破折号?表示声音拉长,读这句“七八十台缝纫机……”;
“女工喊道……”那个女工就在旁边,为什么要大声地喊,因为——读这句“七八十台缝纫机……”
(6)我知道还有许多。母亲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挣钱,这震耳欲聋的噪声一刻都没停过,一丁点都没歇过。我们再一起读这句。
(7)这只是在今天的这个时间段里,同学们再想想,昨天的母亲在什么环境下工作。
昨天的母亲 。没错,明天的母亲又将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来读
是的,春天的母亲? 你来读。可以想象秋天的母亲?——是啊,同学们,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我的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挣钱的,再来读一读。
(8)当你亲耳听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挣钱,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难受)
(9)是的,你会真切感受到母亲挣钱是多么不易。
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怎能不心酸!
还有哪些地方,哪些文字让我鼻子一酸?
出示B“背直起来,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划下这个句子的请举手。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一读。
2、谁来读读这句话?
3、谁能发现这句话的特别之处?(一连写到三次“我的母亲”,是排比句)师评价:这都不特别。(生:每次都把“我的母亲”放在了句子的后面)
4、平常我们说,会把“我的母亲”搁前还是搁后?把原文换个句式,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看过电视电影中的慢镜头,读了这两种句式,哪句话带给你慢镜头的体会?
6、既然是慢镜头,就是让我们细细地看,慢慢地看。
①慢慢地看,细细地看母亲的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僵硬的!瘦弱的!弯曲的背!)(师评价:好眼力!)谁还看到了?带着你的想象来读这句话。
②在你的记忆中, 你的母亲应该是怎样的背?(挺拔的……)
再读再体会(一句一句地体会)
③母亲转过身来了,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疲惫的脸,瘦弱的脸,布满皱纹)
把你的想象融进去,再来读这句话。
④这是我的母亲吗?我的母亲曾经拥有怎样的脸?(光洁的,红润的,洁白的,美丽的……)
⑤你仿佛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布满血丝,)
⑥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是怎样的眼睛?
7、如今,这些都找不回来了。转过身来了,那是怎样的脸?读(这句)!这是多么瘦弱的母亲。(板书:瘦弱的母亲)
8、看到母亲这样的面容,怎能不鼻子一酸!我看到你的眼角湿润了!再读!
还有哪里,令我鼻子一酸?
生答。出示C“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刚才我们用的是慢镜头,现在我们来用快镜头。请一位同学来读。
2、好,很好,一口气读完了,为什么呀?
3、因为母亲工作很忙碌。
4、所以我们要用快镜头来读,齐读——再请一生读。
5、这里用了四个“立刻” ,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6、梁晓生是谁?是作家。语言会那么贫乏吗?这么多词不用,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生:母亲工作节奏快。)
7、再读,体会一种什么感觉?什么气势?(生1:抓住一切时间工作,挣钱!生2:一个比一个重复,一个比一个感情更深!)
8、这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来挣钱!为什么她不伸懒腰?不喘口气?不休息一下?(生:为了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读书!)
9、母亲,你已经干不动了,为什么还要拼了命地工作?同学们,看到母亲这样辛劳忙碌,怎能不鼻子一酸。(板书:辛劳的母亲)请大家带着这样的体会一起读一读这些文字!
母亲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那样辛苦地挣钱,当我开口向母亲要钱时,当身边的女人大声呵斥我时,母亲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是这一句吗?
D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声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哪个细节会让你特别有感触?(“塞”)把这个“塞”字圈出来。
2、钱可以“递”给我,可以“交”给我,为什么会是“塞”?(生:说明我的手握得紧紧的,我不想拿这个钱了)
3、是的,可是母亲却是怎样的塞?
自由读这句话,体会母亲的“塞”是怎样的塞?有体会吗?(学生:迅速)
把“迅速”带进去读!“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塞在我的手心里了……”
这还是怎样的塞?(充满期待)
这还是怎样的塞?(慈爱)
这还是怎样的塞?(紧紧)
(学生每说出一种,就带进句子中读)
4、是不可商量,非给不可!可以看出母亲是非常支持我读书的,是一个多么通情达理的母亲啊!(板书:通情达理的母亲)
同学们,母亲塞到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生:是爱!是温暖!是期待!是希望!是心血!是汗水!是劳累!是生命!是无私的情感!……)
5、师: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慈母情啊!孩子们,这就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我的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哪里是攥着钱,分明是攥着母亲的(爱、希望、心血、汗水、生命、情),攥着母亲的博大情深。
三、学生练笔
1、此时,我百感交集,我想一遍一遍对那个爱我的、瘦弱的母亲说,我想一遍一遍对那个毅然把钱塞到我手心里的母亲说,把你想说的,想对母亲说的写下来!
我会在心里一遍一遍对母亲说:…… (请大家把想说的写下来,可以是懂事、决心、自责、忏悔……)
2、(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学生写,教师巡视)
3、品读交流。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当我第一次看到母亲的工作环境,我一遍遍地对着那钱说……(学生真情朗读自己写的文学)
(教师评价:孩子,你长大了,妈妈很欣慰……多个学生来读,教师给予不同的评价。)
4、播放歌曲。教师总结谈话:作者笔下的母亲是这样的,我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是母亲的爱;总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那是慈母的情!我们在《烛光里的妈妈》的歌声中结束。下课!
学生起立,站着看着出示的母亲的图片,听完了这首歌。久久没有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