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 )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 )
二、一词多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1)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以为妙绝( )
佛印绝类弥勒(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2)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假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4)望 先达德隆望尊( )
适冬之望日前后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闻 博闻强志
不能称前时之闻
三、重点字词
(1)于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而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
(5)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
四、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五、文言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六、古今异义:
1、而绝江河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不积跬步
默写: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矣。
3、君子生非异也, 也。
4、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5、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劝学》练习题
阅读第一段,完成文后练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 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学不可以已 停止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合乎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磨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察,反省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金就砺则利
3、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 )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A、(1)(2)不同,(3)(4)相同 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4、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第二段,完成文后练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登高而招 D、顺风而呼
6、下列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金就砺则利
C、蟹六跪而二螯
D、而闻者彰
7、选出加横线字词的用法和其他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8、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阅读第三段完成文后练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半步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物上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劲,强,大
10、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参考答案:
一、古今通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洼”,资质,禀赋)
二.一词多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1)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2)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6ng,竭力,勉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3)假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如果、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与“真”相对)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4)望 望日夜挈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昕到)
(5)闻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三.重点字词
(1)于 ①介词,从。如“青,取之于蓝”。②介词。比。如“而青于蓝”。③介词,对,向,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而 ①连词,表并列关系。如“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连词,表修饰关系.如“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连词,表转折关系,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④连词,表顺承关系,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者 ①代词,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
四.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蓝”,表示动作“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3)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形容词“利…‘强”分别作“爪牙”“筋骨”的定语)
六、古今异义:
江:长江/泛指一切江河
寄托:寄居存身/托付、把抽象思想感情放在具体人身或事物上。
步:跨两步为“步”/跨出一脚为“步”
练习答案
1、C 2、D 3、B
4、(1)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凝练成的,但比水更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5、B 6、D 7、A
8、(1)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阔。
(2)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9、B 10、D
11、(1)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