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劝学 >> 正文

 

《劝学》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林攀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⑵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⑶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德育目标:

   ⑴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⑵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T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齐读课文或听录音。

  2、注意下列字词读音:    多媒体显示:
        1、第一组,通假字:

   ⑴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⑵ 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2、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òng) 砺(lì) 参(cān) 省(xǐng) 跂(qì)  
  
    臾(yú)   螯(áo)  
五、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研习第1段:

    中心论点:君子⑴曰:学不可以已⑵。

   ⑴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⑵ 已:停止。

    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研习第2段:
   
   ⑴ 学生齐读第2段:
   
   ⑵ 讲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輮④以为轮,其曲中规⑤。

    ① 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 蓝: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 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④ 輮:使…弯曲。

    ⑤ 规:测圆之器。

     虽①有②槁暴③,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虽:即使。

    ② 有:通“又”。

    ③ 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 挺:直。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 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 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 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 参:验,检查。

    ② 省:省察。

    ③ 乎:相当于“于”。

    ④ 知:通“智”,智慧。

    ⑤ 过:过错。

   ⑶ 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明确:

     青─→蓝  冰─→水
      胜于    寒于

     直木─→轮 木─→直 金─→利
       輮    绳    砺

   ⑷ 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他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

   ① 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   ② 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3、研习第3段:
   
   ⑴ 学生齐读第3段。
   
   ⑵ 讲解第3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① 须臾:片刻。

    ② 跂:提起脚后跟。

    ③ 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④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 彰:明显,显著。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 假:借助,利用。    ② 舆:车。

    ③ 利足:脚步快。

    ④ 致:达到。

    ⑤ 能水:指游水,能,动词。

    ⑥ 绝:渡。

    ⑦ 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⑶ 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⑷ 提问:作者选哪些比喻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1、2、3题。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劝学,荀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劝学》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原文】劝学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第一课时)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劝学教学
    <劝学>课堂设计及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1)
    《劝学》课堂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
    《劝学》课文分析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
    劝学诗话
    《荀子》概论
    关于荀子
    《劝学》教学建议
    《劝学》电子教材
    荀子《劝学》知识点
    《劝学》的知识点整理
    《劝学》赏析
    再读荀子的《劝学》
    《劝学》解说
    读《劝学》篇有感
    《劝学》中的一处“互文”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寓议于喻的典型──浅析《劝学》中的…
    《劝学》中理解有争议的“而”意义试…
    荀子的“天人关系”论
    《劝学》新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思迸出智慧花──…
    中国古代的“劝学诗”
    《劝学》的不足之处
    如何运用“台阶情景式”教学法讲授《…
    《劝学》全文
    荀子的“声非加疾”观点错误──兼谈…
    《劝学》“劝”的是什么?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重温《劝学》
    《劝学》写作特色
    《劝学》时代背景
    《劝学》课文解题
    《劝学》内容提要
    《劝学》主题思想
    《劝学》生字注音
    《劝学》多音字辨析
    《劝学》形似字辨析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劝学》通假字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词类活用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
    《劝学》疑难词语解析
    《劝学》固定句式
    《劝学》特殊句式
    《劝学》难句解析
    《劝学》结构分析
    《劝学》课内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
    《劝学》语法修辞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词语解释
    《劝学》疑难解析
    《劝学》重点难点讲解
    《劝学》问题探究
    《劝学》课文评点
    《劝学》译文
    《劝学》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荀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的性恶学说
    《劝学》写作特点
    《劝学》多义词辨析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杂谈
    《劝学》课文导入
    《劝学》课堂实录
    不妨“暗渡陈仓”──《劝学》教学一…
    《劝学》知识点
    《劝学》知识点指要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