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劝学 >> 正文

 

<劝学>课堂设计及实录

  3月19日,“春华杯”赛讲,抽签抽了个第一,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就以班级的进度为准,55班正好上在《劝学》第二课时,那就上这一课吧。 
    第二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2、从现代的视角审视文章内容。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呢?传统的方法是进行串讲,或者,提出问题,这种方法优点在于分析到位,缺点在于方法陈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其实,对于文章的内容,学生基本上是能理解的,尤其是实验班的学生。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仿写了一些句子,让学生往文中插,插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以此来带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质疑上,因为是公开课,时间只有三十分钟,所以,主要集中探讨文章最后一段,自己依然是仿照文章内容,反弹琵琶,写了一段内容。 
    下午,讲课前,我提前来到比赛地点。过来一会儿学生也来了,为了舒缓一下气氛,和学生拉近点关系,我和几个学生随意交谈起来,趁机了解了预习的情况,效果很好。于是,我让一位同学将课上将要讨论的小纸条发给每一个学生。 
    上课了。因为是第一个讲课,我想先营造一种温馨、和谐、宽松的氛围。我说:“昨天,抽签时,抽到了我们班,旁边的老师说,那可是高一最好的班。一打听,又知道是杨老师带语文课,我想,强将手下无弱兵。今天,看到大家,一个个眉清目秀,真是郎才女貌啊!所以,我特意为大家量身大造了一些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声音整齐而洪亮。 
     “我先问几个问题,看大家预习的效果如何。”其实,这几个问题并不难,主要是消除学生的紧张气氛,调动积极性。 
       “《劝学》是劝学生呢还是劝学习?”“学习!” 
       “劝,是什么意思?”“勉励,鼓励!” 
       “风雨兴焉,焉是什么词,什么意思?”“兼词,于此!” 
        实验班的学生果然就是不一样。 
        “接下来,增加点难度,让一名同学上讲台上写一下文章的作者。”我把坐在前边的一位学生叫道了讲台上,他很认真地写下了荀子。我说:“大家知道为什么我要让她写吗?是因为,我上高中时,高三复习的时候,老师问一个同学《劝学》的作者,这位同学响亮地回答是苟子。”学生和评委全笑了起来。 
       继续提问。“爪牙是什么意思?你能区分那爪牙的爪和爪子的区别吗?”学生莫衷一是,这正是理想的效果。 
我在黑板上了一个手的图形。我问:“这是什么?”“手。”评委和我都不禁笑出声来,提问的问题不对,我改口说,“这的确是手,我的意思是,这个图形上,爪zhua和爪zhao的区别是什么?”众说纷纭中,听到有的学生说对了。我于是点出了它们的区别。 
      我说:“最后一个问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不可以已。”我讲论点写在了黑板上的“手腕”上。 
      “荀子的这篇文章比较好懂,但为了让大家更清楚,我补写了一些内容,大家看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学生拿出了课前发的小纸条。 
       我仿写的内容是“ 徒学之于师,而高于师。徒学之于师,而高于师。人性本恶,学而为善,其智开启,虽经日久,不复消者,学使之然也。人受学则聪。不操千曲,无以晓音律;不观千剑,无以识利器;不积知识,无以成大家。功亏一篑,败在放弃,精卫填海,贵在不舍。小钓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也。” 
      短暂的思考、讨论之后,几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质量非常好,不论是理解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好,几个学生一口气回答了几个问题。在发言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加以概括,学生给以热烈的掌声。 
      在讨论的同时,我将文章的结构图写在了黑板上,空出了一部分内容,准备让学生填写。这个图是结合手的图形画的,分别在三个“手指”上。 
      随后,我让学生填出空余的内容,考虑到一下填起比较困难,允许学生从自己有把握的说起,焦点集中在第一段关于提高自己和改变自己的答案上,稍加点拨,顺利解决。 
     最后一个环节到了,我说:“荀子的观点穿越几千年,固然有其经典的一面,但从今天的角度来审视,也有其不足,我们以今人的眼光审视古人,除了弥补古人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培养一种独立思考、质疑的谨慎,我相信大家做的会更好。” 
    讨论开始了,在巡查中,我随机参与了一些小组的讨论,有几个学生提出了一些疑问,我说,等会儿课堂交流时,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的发言中,分别对文中“六跪而二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等提出了质疑,虽然质量不是很高,预设的问题没有提出来,但学生踊跃回答积极性很好,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在课堂上就学生的质疑一一讨论。 
    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我讲自己写的文章给学生读了一遍: 
    “积土成山,风雨未必兴焉,积水成渊,蛟龙未必生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非心一也,性如此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非心躁也,性使然也。骐骥一匹,不能千里,驽马十匹,功在合作;拘泥古人,勿如舍之;独思质疑,锲而不舍。故不加质疑,无以启智;不加合作,无以博学,不加创新,无以成才。君子生非异也,善独思质疑也。” 
    随后,全班齐读文章。第一排的王毓峰提醒我时间到了。 
    反思:不论结果如何,对这节课是满意的。课堂的设计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由于学生的主动思考,所以预设的目标完成的很好。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作为公开课,没有“展示”自己的环节。如果能自己朗诵一下文章,效果会更好一点。 
    而对于公开课上的“表演”,自己是不置可否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劝学,荀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劝学>课堂设计及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原文】劝学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第一课时)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劝学教学
    《劝学》课堂实录(1)
    《劝学》课堂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
    《劝学》课文分析
    《劝学》解说
    荀子《劝学》知识点
    《劝学》电子教材
    《劝学》教学建议
    关于荀子
    《荀子》概论
    劝学诗话
    中国古代的“劝学诗”
    再读荀子的《劝学》
    《劝学》赏析
    读《劝学》篇有感
    重温《劝学》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
    寓议于喻的典型──浅析《劝学》中的…
    《劝学》中理解有争议的“而”意义试…
    《劝学》中的一处“互文”
    《劝学》的知识点整理
    《劝学》新解
    《劝学》的不足之处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劝学》“劝”的是什么?
    荀子的“声非加疾”观点错误──兼谈…
    《劝学》全文
    如何运用“台阶情景式”教学法讲授《…
    荀子的教育思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思迸出智慧花──…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劝学》语法修辞
    《劝学》时代背景
    《劝学》课文解题
    《劝学》内容提要
    《劝学》主题思想
    《劝学》生字注音
    《劝学》多音字辨析
    《劝学》形似字辨析
    荀子的性恶学说
    《劝学》多义词辨析
    《劝学》知识点指要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
    《劝学》疑难词语解析
    《劝学》固定句式
    《劝学》特殊句式
    《劝学》难句解析
    《劝学》结构分析
    《劝学》写作特点
    《劝学》课内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
    《劝学》词语解释
    《劝学》写作特色
    《劝学》通假字
    《劝学》疑难解析
    《劝学》重点难点讲解
    《劝学》问题探究
    《劝学》课文评点
    《劝学》译文
    《劝学》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词类活用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杂谈
    《劝学》课文导入
    《劝学》课堂实录
    不妨“暗渡陈仓”──《劝学》教学一…
    《劝学》知识点
    《劝学》教学设计
    荀子的“天人关系”论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