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劝学 >> 正文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  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三、说学法:
    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 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
2、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3、 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
6、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7、 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7、  总结: 《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五、教学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

 

                                   《劝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文言文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等,结合本课课后练习完成这一单元要求,本文文质兼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兴写法、比喻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作者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

   二、说重点难点目标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故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基于此,将本文的基础目标确定为 基础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了解通假字的定义,积累10个通假字。

   能力目标 1、准确朗读、熟读成诵。

   2、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情感目标 1、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

   启迪,

   教学设想 1、本文教学重点为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2、方法:本文是自读课,以自读为主。

   3、立足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阅读、积累、思考、表达。

   4、熟读成诵,能准确默写蕴含深厚的名句。

   三、说教法

   采用自读为主,贯以串讲,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用原文语句作答,译出较难的文言句子,改变教师串将到底的做法,在质疑启发时,力求达到引而愤,愤则启、导则悱、悱则发的效果,始终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在教学生中,做到

 

   四、说学法指导点拨

   大纲对高中学生学法指导要求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能独立思考,提高自己的见解,讲究阅读效率”。这一要求,对文言文学习同样适用,教者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要树立一个观念,对中国学生来说,文言文也是一种母语,而不是外语,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提示、工具书,就能基本上读懂课外,教师的作用,贵在疑难处,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应在精讲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读的要求:朗读时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五、说教学程序

   没有创新,就没有语文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之花。教学过程 一、利用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名句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也可以积累素材,

   教学过程二、学生读,初步感知教材,提出疑难问题。让升学明白文言文学习要四勤,即勤读、勤背、勤练、勤查。教学过程三、处理课后第一题,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文意,初步理解教材,为背诵分析文章做好准备。教学过程四、简析课文,积累五个实词,文章结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劝学,荀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劝学>>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原文】劝学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第一课时)
    《劝学》说课稿
    劝学教学
    <劝学>课堂设计及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1)
    《劝学》课堂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
    《劝学》课文分析
    《劝学》解说
    荀子《劝学》知识点
    《劝学》电子教材
    《劝学》教学建议
    关于荀子
    《荀子》概论
    劝学诗话
    中国古代的“劝学诗”
    再读荀子的《劝学》
    《劝学》赏析
    读《劝学》篇有感
    重温《劝学》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
    寓议于喻的典型──浅析《劝学》中的…
    《劝学》中理解有争议的“而”意义试…
    《劝学》中的一处“互文”
    《劝学》的知识点整理
    《劝学》新解
    《劝学》的不足之处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劝学》“劝”的是什么?
    荀子的“声非加疾”观点错误──兼谈…
    《劝学》全文
    如何运用“台阶情景式”教学法讲授《…
    荀子的教育思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思迸出智慧花──…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劝学》语法修辞
    《劝学》时代背景
    《劝学》课文解题
    《劝学》内容提要
    《劝学》主题思想
    《劝学》生字注音
    《劝学》多音字辨析
    《劝学》形似字辨析
    荀子的性恶学说
    《劝学》多义词辨析
    《劝学》知识点指要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
    《劝学》疑难词语解析
    《劝学》固定句式
    《劝学》特殊句式
    《劝学》难句解析
    《劝学》结构分析
    《劝学》写作特点
    《劝学》课内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
    《劝学》词语解释
    《劝学》写作特色
    《劝学》通假字
    《劝学》疑难解析
    《劝学》重点难点讲解
    《劝学》问题探究
    《劝学》课文评点
    《劝学》译文
    《劝学》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词类活用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杂谈
    《劝学》课文导入
    《劝学》课堂实录
    不妨“暗渡陈仓”──《劝学》教学一…
    《劝学》知识点
    《劝学》教学设计
    荀子的“天人关系”论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