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核舟记 >> 正文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49中 张冬梅     【教学要点】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领悟雕刻者精巧的构思。

  2、方法与过程:反复朗读,抓住细节描写,揣摩雕刻者巧妙的构思,领会文章语言的特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课时安排:2课时。

  5、板书设计:核舟记


【总说】   突出“奇巧” 明确“核舟”主题


【分说】   中间部分即船舱:上有箬篷,旁有小窗,窗上刻有16个字。

  船头部分刻着游览者:佛印──苏轼──黄鲁直

  船尾部分刻有两个舟子:一人仰面,一人俯听茶声

  船的背部:题名(14个字)和篆章(4)个字


【总结】   所刻人、窗、物品、刻字的数量。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

  2、初步把握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熟悉的一些雕刻素材导入,激发兴趣。
  二、题解

  1、作者:

    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文体及内容:(p250)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三、范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注音:

    yī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xuān ruò sǎn rán
    洢 皿 罔  贻 有 奇 轩  箬 糁  髯

    zhě tǎn jiǎo zhǔ qū  jì  rén xū yú  fǔ
    褶  袒 矫  属 诎 髻 壬 戌 虞 甫

  2、重点词:

    罔 贻 泛 相望 类 不属 诎 衡 了了 墨 又 盈 简 灵怪
  五、合作探究,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 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

    ──“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

  3、结构:

    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6):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分两层:

    第一层(2~5):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第二层(6):介绍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7):对“核舟”总结、评价。
  六、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全班同学作出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

七、解释赐予,疏通文意

  1、重点词:

    为:做 罔不:无不,都 尝:曾经

    贻:赠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许:上下,光景 启窗:打开 比:靠近

    不属(zhǔ):不相关连 诎:通“屈”,弯曲 衡:通“横”

    了了:清清楚楚 为人五:刻成 曾:尚,还

    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灵怪:奇妙

  2、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要求:

   ⑴ 认真读书下注释,自己理解;

   ⑵ 分小组翻译;

   ⑶ 各组代表分段翻译;

   ⑷ 教师重点讲解。


八、作业   课后练习三(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顺序说明的方法。

  3、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释加点词语:

    罔不因势象形( )     盖大苏泛赤壁云( )

    其两膝相比者(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2、写出通假字:

    八分有奇 ( )通( )     左手倚一横木 ( )通(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通( )


二、研讨课文内容

  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⑴ 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奇巧

   ⑵ 王叔远雕刻的方法是什么?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⑶ 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

     ──大苏泛赤壁

  2、第二部分(2~6):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第一层(2~5):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⑴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
──先总写,再分写。

     总体介绍核舟的概貌──介绍船舱──介绍船头──介绍船尾──介绍船背──分类统计核舟上的雕刻内容。

   ⑵ 第几段是总写?都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段是总写。指出了核舟的大小,船舱的位置、结构和装饰。先总写核舟的整体:多长多高。然后写核舟的船舱:先外而内,后内而外。眉目清晰,层次井然。

   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紧扣“奇巧”二字的?

     ──从船舱内“相望”的雕栏,从可起可闭并刻有东坡名句的八扇小窗来紧扣“奇巧”二字。

   ⑷ 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

   ⑸ 作者是如何介绍的这三个人物的?

     ──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

   ⑹ 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

     苏东坡:居中──宋代著名文学家。

     佛印:居右──是个 和尚,苏轼的朋友。

     鲁直:居左──黄庭坚,字鲁直,宋代文学家,也是苏轼的朋友。

     苏东坡:峨冠而多髯。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小结: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

     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同。苏黄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怀得失,陶醉与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则超脱粗犷,俨然是个出家人。

     写苏、黄二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介绍,既显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者在构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情趣。

   ⑺ 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

     ──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

     居左者:仰面啸呼(动)

     居右者:视端容寂(静)

     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细致,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

    第二层(6):介绍舟的背面

   ⑴ 作者是如何介绍船背面的?

     ──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

   ⑵ 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细若蚊足,勾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3、第三部分(7):对“核舟”总结、评价。

   ⑴ 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

     ──从统计入手,进行总结。

   ⑵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大,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艺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三、总结全文

  全篇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足见文章结构的严谨、精巧和语言的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
  四、熟读课文,指导背诵

  要求: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

  2、按空间顺序介绍你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课后反思】   全篇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足见文章结构的严谨、精巧和语言的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核舟记,魏学洢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核舟记》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核舟记》教案设计
    核舟记的译文或赏析
    核舟记译文
    《核舟记》赏析2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中…
    《核舟记》赏析3
    文言文核舟记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核舟记》赏析
    《核舟记》教学反思
    《古文两篇•核舟记》教学方案
    《核舟记》赏析4
    《核舟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中学语文免费教案核舟记
    《核舟记》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核舟记》说课稿
    《核舟记》说课设计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 》教案
    初中语文:《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问题
    《核舟记》教案设计
    《核舟记》教案3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翻译译文(经典美文欣赏)
    《核舟记》说课创意
    《核舟记》练习说明
    《核舟记》教学建议
    《核舟记》电子教材
    《核舟记》赏析
    《核舟记》赏析
    琐谈《核舟记》的写作特色
    《核舟记》教法指引
    以课文为范本,学写说明文──由《核…
    《核舟记》问题研究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中…
    《核舟记》课文简析
    《核舟记》整体把握
    《核舟记》导读
    《核舟记》说课设计
    《核舟记》学法导引
    《核舟记》课标解读
    《核舟记》学法指导
    《核舟记》语法修辞
    《核舟记》重难点突破
    《核舟记》课文结构分析
    《核舟记》字词综合运用
    《核舟记》素质教育新学案
    《核舟记》课文写作特色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课本习题提示
    《核舟记》典型例析
    《核舟记》参考译文
    魏学洢简介
    苏轼《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的有…
    被删节的原文
    核舟究竟有多大
    《虞初新志》简介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 专家解开核舟四谜
    明朝时的微雕技艺
    《核舟记》课文背景知识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课时训练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核舟记》说课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基础知识题
    《核舟记》课内语段阅读题
    《核舟记》同步达纲练习
    《核舟记》课时训练
    关于“核舟”之“窗”“启”“闭”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