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核舟记 >> 正文

 

初中语文:《核舟记》教案

短文两篇

卢广庭

活板

教学要点

    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多义词、同义词及有关词语。

    4.了解活板“活”的特点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教学设计

一、解题

    1.沈括和《梦溪笔谈》

    沈括,北宋钱塘(今杭州)人,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梦溪笔谈》是他晚年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地理、冶金、水利及医药等广阔的领域,是中国科技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英国科学史作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2.印刷术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统称“雕版印刷术”。雕版刻版印刷盛行于隋唐,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宋代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既省时又省力,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个创举。

    公元1440年,德国的谷登堡发明了用铅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的方法,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被公认为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

    从20世纪50年代起,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激光、信息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使印刷排版告别了铅和火,王选成了“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二、基础知识

    1.拼音认读:

    以松脂、腊和纸灰huò     持就火炀之yáng     更互用之gēng    字平如砥dǐ    木格贮之zhù    燔土fán    用讫qì    群从cóng

    2.字音辨读:

      帖   tiē (妥帖)             和    hé (和平)

         tiě (请帖)                 hè (应和)

          tiè (字帖)                huò (和药)

      更   gēng (更新)            奇   jī (奇数)

         gèng (更加)               qí (奇怪)

    3.同义词

    先设一铁板                      此印者才毕

   则以铁范置铁板上                用讫再火令药熔

    则第二板已具                     瞬息可就

    有奇字素无备者                  瞬息可成

    以火烧                        木格贮之

    不若燔土                        至今保藏

    4.加点字注释:

    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蒙,盖。

    字平如砥:磨刀石。

    更互用之:交替,轮换。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奇,冷僻。素,平素,一向。旋,随即,马上。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为……所,被动用法。

    5.通假字归类:

    活板:板,通“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

    若止印三二本:止,通“只”。

    文理有疏密:文,通“纹”。

    6.多义词归类:

      以纸帖之:贴上标签,动词。

      每韵为一帖:标签,类,名词。

      持就火炀之:接近,靠拢。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唐人尚未盛为之:做。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是。

      又为活板:做,引申为“发明,创造”。

      每字为一印:刻。

      满铁范为一板:成为。

      未为简易:算是。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被。

      用讫再火令药熔:动词,用火烧。

      以火烧:名词。

      火烧令坚:用火,名词作状语

      板印书籍:动词,印刷。  

      每一字皆有数印:名词,字印。

三、课堂解疑

    1.活板的特征是“活”,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活板的制作程序“活”的?

    ①制版方法“活”:

    字“活”—(每字为一印)

    成型“活”—(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字印数目“活”—(每字皆有数印,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制生僻字“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火烧,瞬息可成)

    排板“活”—(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②印刷“活”: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二板更互用之。

    ③拆板“活”:

    木制字不可取,用胶泥刻的字,“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取出简易,又可以重复再用—“活”。

    2.课文说明事物的顺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程序说明文。课文主体部分是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文章紧扣活板“活”的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先说刻制字模,接着说排版、制板,再说印刷,最后说拆板以及活字的贮藏。这样逐一写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所说明的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突出。

    3.语言简洁、准确。

    简洁:本文用语简洁、精练,全文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如“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介绍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

    准确:用词准确、贴切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之一。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板,用猛火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熔”。

    “为”一词多义。(探究·练习二)

    同义词的使用。(探究·练习四)

四、布置作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yáng烤) 之     B.木格贮(chǔ保存)之

    C.兼(jiān加倍)与药相粘    D.殊(shū特殊)不沾污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若止印三二本:          (   )通(   )解释:            。

    ②文理有疏密:            (   )通(   )解释:            。

    ③活板:                  (   )通(   )解释:            。

    ④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通(   )解释:            。

    3.找出下列两组句中的同义词,并说明其作用:

    A.此印者才毕        用讫再火令药熔

   B.瞬息可就          瞬息可成

    A.   同    。      B.    同    。作用是                    。

    4.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满铁范为一板             ③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②不以木为之者            ④则以纸帖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②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6.文中活板主要特征是“     ”字,为说明这一特征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对象是          。


核舟记

教学要点

    1.学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2.辨别古汉语数量词使用方法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教学设计

(一)

一、解题

    作者:明代 魏学洢

    出处:清代 张潮《虞初新志》    《口技》清代,林嗣环

    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二、朗读

    正音、正字

    器皿mǐn   罔wǎng 贻yí    有奇jī    黍shǔ    轩敞xuān 箬篷ruò   糁sǎn     髯rán 衣褶zhě 袒胸tǎn   矫首jiǎo

    不属zhǔ   楫jí    椎髻chuí 趾zhǐ 壬戌rénxū     虞山yú    篆章zhuàn

    通假字: 诎qū同 屈    衡héng同 横   简jiǎn同 拣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包括短语) 奇巧、因势象形、贻、泛。注意:“曰”,这里可解作“名叫”。

    重点虚词

    以:介词,用。为:动词,做,这里是“雕刻”。   罔:否定副词,没有。    尝:时间副词,曾经。   

    盖:原来是。    云: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核舟一:古汉语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省略量词,即一只核舟。

    2.内容要点:

    ①“奇巧”,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

    ②“径寸”,说明雕刻材料的微小。

    ③“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雕刻技艺之精湛,雕刻人手艺之精湛、卓越,印证“奇巧人”,语言简洁、准确、严密。“罔不”,说明所雕刻的东西无一不精,进一步印证“奇巧人”。

    ④“大苏泛赤壁”,点明核舟的主题。

    小结:简要说明核舟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及其精湛技艺,引出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的主题。

    3.齐读、记忆、初背。

四、学习第2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包括短语):有奇、许、轩敞者、相望、糁

    重点虚词:为:动词,是。覆之、闭之、糁之:“之”都是代词,但指代不同。

    2.内容要点:

    ①这段文字共写了船(舟)、舱、窗、雕栏、刻字等景物。先写整体,后写局部,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②说明方法:列数字

               摹状貌,例“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③“中”说明船舱的位置——作者先介绍船的中间部分。

    “八分有奇”、“二黍许”,以舟小衬托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艺惊人;“八扇”、“启”、“闭”、“对联”写核舟雕刻工艺之精。

    ④问:“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响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问: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对联,可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小结:说明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

    3.熟读、初背第2段。

五、学习第3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

    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如有所语、比、类、矫首、不属、诎、历历

    重点虚词: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的“的”,指人或物。

    2.内容要点:

    ①“中”“左”“右”,三个方位词分别交代船头的人物及他们的位置,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峨冠而多髯”,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是紧扣主题的重要一笔。“抚鲁直背”、“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写二人的友好关系和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

    ②佛印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他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

    ③“神情与苏、黄……”句,概括说明三人的神情、气质、风度各不相同。前二人是诗人、学者,有儒者的风范;后一人是和尚,不受世俗的礼法拘束。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

    小结:这是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武、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这是表现雕刻主题的重点内容。

    详略安排上,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介绍顺序是先总后分,由主要到次要,由中间到两边。先写苏黄(由合到分,由上到下,再由分到合),次写佛印。

    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的精湛技艺,与开头的“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相照应。

    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人物雕像的描摹上。

    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3.熟读,按介绍的层次,记忆内容,初背。

六、布置作业:

(二)

一、复习前三段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短语:

    横卧一楫、衡、若啸呼状(好像撮起嘴唇大声呼叫的样子。)

    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古代汉语省略量词、数词直接和名词组合。

    2.内容要点:

    ①楫横放一边,两个舟子,一个手攀右趾,若啸呼,一个煽火烹茶,均暗示船正在停泊中,使读者由此联想到核舟以外的广阔天地。与首段“泛”字相照应。

    ②这一段描述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写右边舟子,以动为主,突出他手攀右趾的粗犷动作和他“若啸呼”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以静为主,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一个“听”字写出他等待茶开的心理活动。这些,足见雕刻艺人之精工,作者揣摩之细微及说明语言的简洁、生动。

    小结: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

    3.熟读第4段,注意说明顺序:先写中间一笔,再写左右舟子。初背。

三、学习第5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短语:

    夷 题名(题,书写,这里指雕刻。题名:即雕刻了名字。)文曰(文字是)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常附在表字之后。)细若蚊足:笔像蚊足一样细。

    重点虚词: 其上、其色墨、其色丹:“其“都为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

    2.内容要点:

    以蚊足之细,一勾一,清清楚楚,相互对照,突出雕工之精巧。以一黑一红颜色配合,说明核舟不但雕刻精巧,而且色彩鲜艳、和谐。

    3.这段写船底,主要写题名和篆章。

    在船底刻上题名和篆章,可见构思精巧,技艺精湛,与首段相照应,再次体现语言周密。

    △总结第二部分(§2—§5)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人物和题名。写得简明,细致,有条不紊。从总的布局看,先写正面,后写背面。从正面各部分看,先写中间,其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从详略看,详写的是船头三个人物,略写的是船尾人物和船底。

    问:为什么详写船头三个人物?

    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决定,船头三个人物是重点内容,故详写。

四、学习第六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短语:盈、简、修狭、灵怪(神奇、含有“鬼斧神工’它意。)

    重点虚词:

    为:刻有 三十有四:“有”同“又” 嘻:叹词 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人五:古代数词直接修饰名词且可放在名词后面,即五个人的意思。

    2.内容要点

    ①以数字说明小小核舟所刻东西之多。

    古汉语数量词的表达。

    ②“曾不盈寸”,三写核舟之小。以“灵怪”说明核舟的技巧,巧夺天工,不像出于人之手,与开头“奇巧”相应,突出中心。

    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以对核舟技艺的赞叹结束全文。

五、总结全文

    1.本文描述了在桃核上雕刻成的小船和船上众多的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卓越技巧,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核舟的特征:奇巧。

    说明的顺序: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人物和题名。从总的布局看,先写正面,后写背面。从正面各部分看,先写中间,其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

    问: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船的中部是船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决定船的外观的部分,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可以使读者先获得对船的总体印象。

    从详略看,详写的是船头三个人物,略写的是船尾人物和船底。

    3.古汉语数量词的表达

六、布置作业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核舟记,魏学洢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初中语文:《核舟记》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核舟记》教案设计
    核舟记的译文或赏析
    核舟记译文
    《核舟记》赏析2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中…
    《核舟记》赏析3
    文言文核舟记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核舟记》赏析
    《核舟记》教学反思
    《古文两篇•核舟记》教学方案
    《核舟记》赏析4
    《核舟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中学语文免费教案核舟记
    《核舟记》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核舟记》说课稿
    《核舟记》说课设计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 》教案
    《核舟记》问题
    《核舟记》教案设计
    《核舟记》教案3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翻译译文(经典美文欣赏)
    《核舟记》说课创意
    《核舟记》教学建议
    《核舟记》赏析
    《核舟记》赏析
    《核舟记》整体把握
    《核舟记》电子教材
    琐谈《核舟记》的写作特色
    《核舟记》教法指引
    以课文为范本,学写说明文──由《核…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中…
    《核舟记》练习说明
    《核舟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核舟记》学法导引
    《核舟记》问题研究
    《核舟记》课文简析
    《核舟记》说课设计
    《核舟记》课标解读
    《核舟记》学法指导
    《核舟记》语法修辞
    《核舟记》重难点突破
    《核舟记》课文结构分析
    《核舟记》字词综合运用
    《核舟记》课文背景知识
    《核舟记》课本习题提示
    《核舟记》素质教育新学案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典型例析
    《核舟记》参考译文
    魏学洢简介
    苏轼《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的有…
    被删节的原文
    核舟究竟有多大
    《虞初新志》简介
    明朝时的微雕技艺
    《核舟记》教学设计
    关于“核舟”之“窗”“启”“闭”谈
    《核舟记》课文写作特色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课时训练
    《核舟记》说课设计
    《核舟记》导读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基础知识题
    《核舟记》课内语段阅读题
    《核舟记》同步达纲练习
    《核舟记》课时训练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 专家解开核舟四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