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卢广庭
活板
教学要点
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多义词、同义词及有关词语。
4.了解活板“活”的特点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教学设计
一、解题
1.沈括和《梦溪笔谈》
沈括,北宋钱塘(今杭州)人,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梦溪笔谈》是他晚年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地理、冶金、水利及医药等广阔的领域,是中国科技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英国科学史作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2.印刷术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统称“雕版印刷术”。雕版刻版印刷盛行于隋唐,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宋代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既省时又省力,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个创举。
公元1440年,德国的谷登堡发明了用铅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的方法,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被公认为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
从20世纪50年代起,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激光、信息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使印刷排版告别了铅和火,王选成了“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二、基础知识
1.拼音认读:
以松脂、腊和纸灰huò 持就火炀之yáng 更互用之gēng 字平如砥dǐ 木格贮之zhù 燔土fán 用讫qì 群从cóng
2.字音辨读:
帖 tiē (妥帖) 和 hé (和平)
tiě (请帖) hè (应和)
tiè (字帖) huò (和药)
更 gēng (更新) 奇 jī (奇数)
gèng (更加) qí (奇怪)
3.同义词
先设一铁板 此印者才毕
则以铁范置铁板上 用讫再火令药熔
则第二板已具 瞬息可就
有奇字素无备者 瞬息可成
以草火烧 木格贮之
不若燔土 至今保藏
4.加点字注释:
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蒙,盖。
字平如砥:磨刀石。
更互用之:交替,轮换。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奇,冷僻。素,平素,一向。旋,随即,马上。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为……所,被动用法。
5.通假字归类:
活板:板,通“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
若止印三二本:止,通“只”。
文理有疏密:文,通“纹”。
6.多义词归类:
以纸帖之:贴上标签,动词。
每韵为一帖:标签,类,名词。
持就火炀之:接近,靠拢。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唐人尚未盛为之:做。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是。
又为活板:做,引申为“发明,创造”。
每字为一印:刻。
满铁范为一板:成为。
未为简易:算是。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被。
用讫再火令药熔:动词,用火烧。
以草火烧:名词。
火烧令坚:用火,名词作状语
板印书籍:动词,印刷。
每一字皆有数印:名词,字印。
三、课堂解疑
1.活板的特征是“活”,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活板的制作程序“活”的?
①制版方法“活”:
字“活”—(每字为一印)
成型“活”—(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字印数目“活”—(每字皆有数印,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制生僻字“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排板“活”—(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②印刷“活”: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二板更互用之。
③拆板“活”:
木制字不可取,用胶泥刻的字,“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取出简易,又可以重复再用—“活”。
2.课文说明事物的顺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程序说明文。课文主体部分是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文章紧扣活板“活”的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先说刻制字模,接着说排版、制板,再说印刷,最后说拆板以及活字的贮藏。这样逐一写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所说明的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突出。
3.语言简洁、准确。
简洁:本文用语简洁、精练,全文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如“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介绍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
准确:用词准确、贴切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之一。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板,用猛火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熔”。
“为”一词多义。(探究·练习二)
同义词的使用。(探究·练习四)
四、布置作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yáng烤) 之 B.木格贮(chǔ保存)之
C.兼(jiān加倍)与药相粘 D.殊(shū特殊)不沾污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若止印三二本: ( )通( )解释: 。
②文理有疏密: ( )通( )解释: 。
③活板: ( )通( )解释: 。
④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通( )解释: 。
3.找出下列两组句中的同义词,并说明其作用:
A.此印者才毕 用讫再火令药熔
B.瞬息可就 瞬息可成
A. 同 。 B. 同 。作用是 。
4.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满铁范为一板 ③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②不以木为之者 ④则以纸帖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②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6.文中活板主要特征是“ ”字,为说明这一特征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对象是 。
核舟记
教学要点
1.学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2.辨别古汉语数量词使用方法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教学设计
(一)
一、解题
作者:明代 魏学洢
出处:清代 张潮《虞初新志》 《口技》清代,林嗣环
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二、朗读
正音、正字
器皿mǐn 罔wǎng 贻yí 有奇jī 黍shǔ 轩敞xuān 箬篷ruò 糁sǎn 髯rán 衣褶zhě 袒胸tǎn 矫首jiǎo
不属zhǔ 楫jí 椎髻chuí 趾zhǐ 壬戌rénxū 虞山yú 篆章zhuàn
通假字: 诎qū同 屈 衡héng同 横 简jiǎn同 拣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包括短语) 奇巧、因势象形、贻、泛。注意:“曰”,这里可解作“名叫”。
重点虚词
以:介词,用。为:动词,做,这里是“雕刻”。 罔:否定副词,没有。 尝:时间副词,曾经。
盖:原来是。 云: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核舟一:古汉语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省略量词,即一只核舟。
2.内容要点:
①“奇巧”,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
②“径寸”,说明雕刻材料的微小。
③“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雕刻技艺之精湛,雕刻人手艺之精湛、卓越,印证“奇巧人”,语言简洁、准确、严密。“罔不”,说明所雕刻的东西无一不精,进一步印证“奇巧人”。
④“大苏泛赤壁”,点明核舟的主题。
小结:简要说明核舟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及其精湛技艺,引出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的主题。
3.齐读、记忆、初背。
四、学习第2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包括短语):有奇、许、轩敞者、相望、糁
重点虚词:为:动词,是。覆之、闭之、糁之:“之”都是代词,但指代不同。
2.内容要点:
①这段文字共写了船(舟)、舱、窗、雕栏、刻字等景物。先写整体,后写局部,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②说明方法:列数字
摹状貌,例“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③“中”说明船舱的位置——作者先介绍船的中间部分。
“八分有奇”、“二黍许”,以舟小衬托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艺惊人;“八扇”、“启”、“闭”、“对联”写核舟雕刻工艺之精。
④问:“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响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问: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对联,可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小结:说明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
3.熟读、初背第2段。
五、学习第3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
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如有所语、比、类、矫首、不属、诎、历历
重点虚词: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的“的”,指人或物。
2.内容要点:
①“中”“左”“右”,三个方位词分别交代船头的人物及他们的位置,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峨冠而多髯”,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是紧扣主题的重要一笔。“抚鲁直背”、“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写二人的友好关系和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
②佛印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他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
③“神情与苏、黄……”句,概括说明三人的神情、气质、风度各不相同。前二人是诗人、学者,有儒者的风范;后一人是和尚,不受世俗的礼法拘束。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
小结:这是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武、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这是表现雕刻主题的重点内容。
详略安排上,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介绍顺序是先总后分,由主要到次要,由中间到两边。先写苏黄(由合到分,由上到下,再由分到合),次写佛印。
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的精湛技艺,与开头的“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相照应。
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人物雕像的描摹上。
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3.熟读,按介绍的层次,记忆内容,初背。
六、布置作业:
(二)
一、复习前三段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短语:
横卧一楫、衡、若啸呼状(好像撮起嘴唇大声呼叫的样子。)
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古代汉语省略量词、数词直接和名词组合。
2.内容要点:
①楫横放一边,两个舟子,一个手攀右趾,若啸呼,一个煽火烹茶,均暗示船正在停泊中,使读者由此联想到核舟以外的广阔天地。与首段“泛”字相照应。
②这一段描述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写右边舟子,以动为主,突出他手攀右趾的粗犷动作和他“若啸呼”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以静为主,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一个“听”字写出他等待茶开的心理活动。这些,足见雕刻艺人之精工,作者揣摩之细微及说明语言的简洁、生动。
小结: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
3.熟读第4段,注意说明顺序:先写中间一笔,再写左右舟子。初背。
三、学习第5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短语:
夷 题名(题,书写,这里指雕刻。题名:即雕刻了名字。)文曰(文字是)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常附在表字之后。)细若蚊足:笔画像蚊足一样细。
重点虚词: 其上、其色墨、其色丹:“其“都为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
2.内容要点:
以蚊足之细,一勾一画,清清楚楚,相互对照,突出雕工之精巧。以一黑一红颜色配合,说明核舟不但雕刻精巧,而且色彩鲜艳、和谐。
3.这段写船底,主要写题名和篆章。
在船底刻上题名和篆章,可见构思精巧,技艺精湛,与首段相照应,再次体现语言周密。
△总结第二部分(§2—§5)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人物和题名。写得简明,细致,有条不紊。从总的布局看,先写正面,后写背面。从正面各部分看,先写中间,其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从详略看,详写的是船头三个人物,略写的是船尾人物和船底。
问:为什么详写船头三个人物?
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决定,船头三个人物是重点内容,故详写。
四、学习第六段
1.读讲、翻译
重点实词、短语:盈、简、修狭、灵怪(神奇、含有“鬼斧神工’它意。)
重点虚词:
为:刻有 三十有四:“有”同“又” 嘻:叹词 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人五:古代数词直接修饰名词且可放在名词后面,即五个人的意思。
2.内容要点
①以数字说明小小核舟所刻东西之多。
古汉语数量词的表达。
②“曾不盈寸”,三写核舟之小。以“灵怪”说明核舟的技巧,巧夺天工,不像出于人之手,与开头“奇巧”相应,突出中心。
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以对核舟技艺的赞叹结束全文。
五、总结全文
1.本文描述了在桃核上雕刻成的小船和船上众多的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卓越技巧,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核舟的特征:奇巧。
说明的顺序: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人物和题名。从总的布局看,先写正面,后写背面。从正面各部分看,先写中间,其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
问: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船的中部是船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决定船的外观的部分,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可以使读者先获得对船的总体印象。
从详略看,详写的是船头三个人物,略写的是船尾人物和船底。
3.古汉语数量词的表达
六、布置作业
|